“儒雅”之臣倪宽

东营日报 2018-05-31 17:40 大字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前169年至前103年,西汉时青州千乘郡千乘县(今广饶县城西北倪家村)人,汉武帝时官至御史大夫。因官俸与丞相同等,故倪宽亦被称为汉相或亚相。班固在《汉书》中将他与公孙弘、董仲舒并列,称“儒雅”之臣。

带经而锄:倪宽自幼才思敏捷,喜欢读书,曾跟同乡儒生欧阳生学《今文尚书》。因其家庭贫寒,倪宽曾给人家烧饭、打短工锄地等,以养家糊口,但又酷爱学经。于是每当下地干活时,他便将《尚书》挂在锄钩上,休息时就诵读。如此数年,专心致志,为其乡里所称道,“带经而锄”的故事亦流传至今。由于他勤奋好学,知识渊博,所写文章,驰名远近。又加之他的性情温良,恭谨谦让,被郡国荐选为博士,先后被汉武帝任命为掌故、廷尉文学卒史、侍御史、中大夫、内史、御史大夫等职。

兴修六辅渠:倪宽在担任左内史(负责治理京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民政)期间,发现辖区东南郑国渠上游因地势较高,无法灌溉。经过考证后,他上书汉武帝,建议在郑国渠上游北岸开凿六条辅助水渠,以灌溉郑国渠上游高地。元狩六年(前117年),汉武帝采纳倪宽建议,并命其组织百姓穿凿六辅渠。为使水源得到合理利用,倪宽还制定了水令。这部水令是关中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农田水利的法规。倪宽修建六辅渠水利工程及制定的水令,受到了汉武帝的赞赏。《汉书·沟渠志》记载:“穿凿六辅渠,以益溉郑国渠旁高仰之田。《汉书·列传》记载:“定水令,以广溉田。”

封禅泰山:元鼎二年(前115),汉武帝召集儒生50余人讨论制定封禅礼仪之事。问及倪宽时,倪宽说封禅泰山的礼仪没有特定的规矩,只要顺应天成,诚著于心即可。武帝遂命人自制礼仪,采用儒术写成祭文。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封倪宽为御史大夫,跟从武帝东巡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倪宽主司封禅大典仪式。《汉书·列传》中关于封禅泰山的记载:“陛下躬发圣德,统楫群元,宗祀天地,荐礼百神,精神所乡,征兆必报,天地并应,符瑞昭明。其封泰山,禅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节也。然享荐之义,不著于经,以为封禅告成,合祛于天地神祗,祗戒精专以接神明。总百官之职,各称事宜而为之节文。唯圣主所由,制定其当,非君臣之所能列。令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自尽,终莫能成。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而玉振之,以顺成天庆,垂万世之基。“上然之,乃自制仪,采儒术以文焉。既成,将用事,拜宽为御史大夫,从东封泰山,还登明堂。”

修订历法:汉初,历法仍沿用秦代以十月为岁首的颛顼历,与民间生产生活相矛盾,亟需改革。元封六年(前105),中大夫公孙卿、太史令司马迁等人建议汉武帝修改历法。汉武帝接受建议,诏令倪宽主持修改历法事宜。倪宽召集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二十余人,共同推算制定出了新的历法,即汉朝的《太初历》。《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以正月为岁首,首次将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解决了长期以来历法与民间生产生活习惯的矛盾。

(市文广新局供稿

新闻推荐

“民告官”可自选一审法院

6月1日起潍坊市跨区划管辖行政诉讼案件,划分为三个片区5月30日,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自6月1日起,潍坊...

青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