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学东渐昌而炽

潍坊晚报 2018-02-04 15:41 大字

清末,就在书院即将退出中国教育的历史舞台之际,潍坊境内又创办了五所名为书院的教会学校。这些教会书院均为外国教会传教士创办,属近代新式学堂,无论从办学主体、教育方针、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看,都与传统书院大相径庭。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以沿海开放口岸为据点,很快将传教活动推向中国内地城乡。为培养教会人才、吸引入教群众,来华传教士纷纷设立教会学校。这些学校有的就被命名为书院,以拉近与当地民众的心理距离。潍坊境内的教会书院都集中在潍县和青州两地。广德书院为新式综合学校库寿龄夫妇创建崇道书院

1866年,英国浸礼会开始在青州举办教会小学。后来李提摩太和仲均安利用赈灾之机扩大了办学规模。1884年,库寿龄博士夫妇在青州东华门街以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开设的男生寄宿学校为基础,兴建校舍,增设中学部。1886年,学校再次扩建校舍,校名定为“广德书院”。1887年,广德书院开设大学部,学制七年,发展成为一所兼具大学、中学、小学教育的近代综合性新式学校。广德书院开设的课程除宗教课外,还有中国经学、中西历史、国文、英文、地理、数学、体操等。

1904年,青州广德书院和登州文会馆合并为一校,迁往潍县乐道院,称潍县文理学院,取两校中文名首字为新校中文名“潍县广文学堂”。登州文会馆始于1864年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狄考文所创建的登州学堂,后发展成中国第一座教会大学。潍县广文学堂建筑规模宏大。格致楼共四层,一二层为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三四层为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及可容纳60多人的阅览室,大楼中央有一座高达七丈的钟楼,钟楼上安装的收音机可收听东京、大连、上海、南京的广播,重达700斤的铜钟声传十余里。大讲堂内有教室十间,办公室三个,可容600人的会议室一个。餐厅可供400余人进餐,学生宿舍可容纳120人。另外,还附设天文台、机器局、印书房,建有大操场、网球场、篮球场、师生宿舍、餐厅等体育和生活设施。在课程设置、教材教法方面,广文学堂仍沿用文会馆模式,但中国经学内容减少,宗教课程和中国经学课程基本持平。西学课程有天文学、心理学、逻辑学、动植物、地理、地质学、化学、经济学、物理、数学等,医学有疗诊课。

广文学堂学制为四年,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后,可申请攻读第五年的课程,并可另外获得一张文凭。广文学堂考试非常严格,学生毕业率很低。据统计,至1917年,广文学堂共毕业学生488名,其中1905年至1908年毕业的学生仅36人,但肄业学生高达232人。因此,从广文学堂肄业的学生可能高达一两千人。1917年,广文学堂迁往济南,成为齐鲁大学文理学院。

1897年,库寿龄夫妇还在青州城里西皇城街创办崇道书院,专收女生,四年后改称崇道中学,亦称崇道女校。怀恩光创办培真书院博物堂展示新世界

1879年怀恩光博士来到青州,1881年与仲均安创办圣经学堂,培养布道员。1885年圣经学堂发展为青州神学院,中文校名定为青州培真书院。1893年迁入城里主街东华门街新建校舍,改称青州葛罗培真书院。1887年开设社会教育科,建有博物堂。创建博物堂的目的“是想引起参加青州府考的数千士子的兴趣,同时也是为了结交居住在这个城市的或途经此地去省城的官员”,力图消除他们对西方的误解。怀恩光把博物堂的接待室按照中国风格装饰起来,为的是让来访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博物堂成为他赢得朋友的有效途径。博物堂初创时规模很小,展品非常有限,第一年观众5000人,次年增至2万人,扩大规模后观众上升到每年7万人。在科举考试期间,有时一个月就有2万名学生来馆参观。郭查理所著《齐鲁大学》对博物堂有过生动而具体的记载:“博物馆经常举行关于科学和宗教问题的讲演,接待室定期进行布道,参观者满怀敬意仔细聆听。博物馆设计的陈列品不仅向来访者展示了一个新的世界,而且回答了他们心中最迫切的问题。地球仪和地图使他们了解了世界和外国地理,模型说明太阳系的概念;一艘蒸汽挖泥船的模型展示了如何把黄河河床的淤泥挖掉,从而避免可怕的灾难性洪水;一个公墓的模型表明了西方人是如何悼念死者的;有关卫生的图标和模型很有意义地指出了一些常见传染病的根源;有关教堂、学校、医院和救济院的模型和图片,展示了基督教如何发展起了这些社会机构。偶尔也有参观者表现得傲慢自大。有这么一个人坚称根本没有电这一回事,要是有的话,中国人早就会知道了。博物馆的中国助手请他用手握住导线圈的把手,他照办了,很快就相信了电的存在。”博物堂通过展出标本、模型和近代自然科学仪器,建立图书阅览室,举办关于科学问题的演讲,向中国人打开了一扇观看世界的窗口,客观上起到了传播西方现代科学和文化的作用。1904年博物堂迁往济南,规模进一步扩大,改称广智院,承担社会教育职能,后来成为齐鲁大学的社会教育科。教会创办文华文美开创现代教育先河

文华书院始称文华馆,是由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牧师狄乐播于1883年创立的。这一年,狄乐播从登州来到潍县,在县城东南李家庄西北角、虞河南岸创建了集教堂、医院、学校于一体的传教基地,取名乐道院。乐道院内设学校,校名为文华馆,于1884年开学,专收男生。1904年,文华馆改名为文华书院,1911年后又先后更名文华学校、文华中学。

狄乐播在传教过程中发现,处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妇女,因缺乏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对她们的影响较小,因而更容易接受基督教义,如能使她们读经明道,再通过她们对儿童耳濡目染,进行启蒙熏陶,借经教义传播,可收事半功倍之成效,于是,又于1895年在乐道院内创办了专招女生的文美书院,开创了潍县也是山东省女子中学教育的先河。文美书院于1913年更名为文美女子中学。

乐道院内文华、文美两校除把宗教课作为必修课外,宗教活动贯穿在每一天的日常活动之中,宗教仪式甚严,宗教功能突出。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非基督教运动,并引发了收回教育权运动。根据南京国民政府规定和山东省教育厅指令,文华中学和文美中学于1931年与同属乐道院教会的培基小学合并,取名广文中学,于1932年获准立案。注册立案后,学校的教学内容已与其他学校无异,宗教功能日渐疏离,教育功能得到强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逐渐增多。

传教士创办书院等各类学校的主要目的是传教,但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开创了潍坊现代学校教育、女子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先河,客观上打开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窗口,培养了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型人才。许多学生毕业后,成为教育界、科学界和工商界等社会各界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和实业家,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闻推荐

祖辈闯关东 后代欲寻根

陈秀琴(右一)和外孙女。受访者供图陈秀琴老人盼望好心人提供线索,了却回家看看的夙愿1月27日,家住武汉、老家是黑龙江省牡丹江的80岁老人陈秀琴向记者求助,她的祖籍是山东潍坊,祖先因为“闯关...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