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青州云门山街道—— 绘就文明和谐新画卷

潍坊日报 2017-12-28 09:01 大字

□本报记者于菲通讯员马元钰

抓宣传、建章程、促长效……近年来,青州市云门山街道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弘扬传统美德,营造了“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描绘出一幅文明和谐、美丽幸福的新画卷。

干部带头,攻坚克难破陋习

“在红白事上风俗越来越复杂,大家都愿意改革,但因为‘面子\’,谁也不愿带这个头。”瓜市社区居民张大爷的一席话点出了改革风俗的最大阻碍。为让红白理事会真正发挥作用、让群众真正从新风俗中收益,社区干部决定从自家老人的丧事开始进行改革,丧事不出桌、不收花圈、不穿白衣孝衫等等一系列的改变为居民做出了榜样。之后,社区召开全体党员和居民代表会议,通过了社区殡葬改革实施方案,对居民丧葬补助由1000元提高到了2000元,社区干部全程参与居民丧事活动,既是关心帮助也是指导监督。通过干部的率先垂范和坚持不懈,目前瓜市社区丧事新办、丧事从简蔚然成风,广大居民成为了移风易俗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瓜市社区的文明新风是云门山街道移风易俗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街道每个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建立健全监督执行和激励机制,广泛宣传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执行。

宣传引导,持续推广树新风

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创评活动,拓展道德讲堂等阵地建设,让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引导基层,形成新习俗、新风尚。今年,开展长寿老人及爱老敬老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共评选出“云门孝星”77名、“云门寿星”60名,召开会议进行了隆重表彰,并举办“孝行云门·情暖重阳”讲座,推动全街道形成厚养薄葬、孝老敬老的良好风气。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引导群众就近就便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让广大群众时时感到文明新风就在身边。在圣水泉社区为青州市志愿者协会无偿提供300平方米办公场所,将志愿者党支部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现在,志愿者协会社会组织的活力不断增强,青州市志愿者协会先后在海岱苑、红庙、益王府社区建立三处分会,会员拓展到5000多人,党员1000多名。在云门山街道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次,走访看望社区老党员60多名、孤寡老人150余名,资助驼山小学等贫困学生50余名。

抓好阵地,文化活动惠民生

着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出台奖励补助办法,投入资金20余万元鼓励各村建设文化广场、成立文艺队伍,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参与度,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具有特色的文艺精品,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节日民俗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经典诵读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活起来、传下去。

按照“读得懂,用得上,留得住”的要求,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提高农家书屋建设规模,每个书屋合理配置科技、文化、少儿等类别图书,充分满足各个年龄段的阅读需求。同时切实做好书屋的维护、宣传工作,在传统节日、学生寒暑假、农民工返乡期间,适当延长开放时间,满足读者需求。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扎实做好昭德古街、真教寺等历史文化遗迹保护,规划建设民族广场,深入挖掘清真食品、民族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传统民间戏曲”方面,组织相关专家对“龙虎斗”“福寿灯”两个民族戏曲项目进行了挖掘和认定,下步将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巡演覆盖面和群众参与度。

新闻推荐

引来甘泉解民忧 ——记青州市九宫台村的吃水史

□本报记者孙希明寒冬的清晨,青州市庙子镇九宫台村的刘新昌老人吃过饭,跟往常一样走到村东北角的深水井边,关注工程进展。自从村里第一眼深水井出水以来,刘新昌和几位村民每天都怀着激动的心情...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