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孙犁与砚台

四川政协报 2017-12-26 00:00 大字

■孟祥海

作家孙犁不以书法名世,对砚台没过多收藏。他在《书衣文录》中说:“进城后,小摊多有端砚出售,价甚廉。余以其无用,所收甚少,并随手赠人。”尽管如此,孙犁毕竟文人出身,他对砚台还是有所研究,并收藏了几方砚台。

他曾写到 :“文人好砚,以其为本身工具也,又以其为石也。”并进一步探究,“古砚多笨重,不便携带,未知旅行及进考场,所用形制当何。”直到友人段华送他一方井冈山所制小砚——“盛以竹盒,砚亦薄小,可知古时亦必有此等轻便之物。”才对古人旅行、进考场如何携带砚台释然了。

孙犁还收藏了一方红丝砚,是山东作家常跃强送的。孙犁在《书衣文录》和《曲终集》中都提到过:“山东常君,数年前,赠一方红丝砚,甚美观。今查纪氏砚谱,亦谈及红丝砚,然谓青州红丝砚,早已绝迹,纪氏当时求之,已甚难得。不知何以近日又有出产,方便时当向山东朋友询问。”

1994年3月,孙犁应邀为《南方日报》写了一幅字,获赠一方端砚。砚形上窄下宽,顶端雕梅花五朵,枝头跃有一鹊,孙犁取名为“鹊梅砚”。他在《书衣文录》中欣然写道:“石质已不如旧产,然以余字换得,亦可谓厚赠。”一幅字换了一方砚台,先生竟曰“厚赠”,先生之谦恭可见一斑!

此外,孙犁所购砚台除赠人外,“只留两方,一购自南市,一购自荣宝斋。皆端砚,方整秀美,石色亦佳,并有硬木盒装。”可见,尽管收藏很少,孙犁还是对砚台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文人自古多爱砚,从孙犁的几方砚台及其著述,可见他更注重的是砚台本身的使用价值,并不太注重其文物收藏价值,这与他朴素淡泊的为人是一致的。

自号“耕堂”的孙犁先生,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皇皇巨著,这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而他收藏的这几方砚台,恰是其最好的注脚。

新闻推荐

全力打造银龄教育的潍坊品牌 ——潍坊市创新发展老年教育纪实

□本报记者尹莉莉通讯员付洪连当我们把观察的聚焦点对准老年大学一年一度的招生现场,看到长长的队伍、渴望的眼神,以及一些老人被告知名额已满后那失望的神情。这是老年教育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