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馆驿街济南轻工行业的摇篮

济南日报 2017-11-22 11:40 大字

□黄鸿河

说到馆驿街,它是济南城外历史沉淀最深的一条街,今天的它已经非常普通,但将历史往前推到1376年(明洪武九年),这里却是一条进出济南、通达全国各地的最重要﹃官道﹄。从最初因驿站而兴起的车马行、粮食市等,到自开商埠后的灯具行业、五金行业、面粉加工行业,馆驿街诞生了济南最早的轻工行业。

“官道”驿站成就了商业街

明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改元朝山东省治青州、济南反复迁栖状况,把山东行省治所确定在济南府,同年把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迁到济南,分别安置在现在的珍珠泉、省府大院和按察司街,并在现在的馆驿街东口首设官驿,作为传递公文、迎送官员及提供食宿的场所,命名谭城驿,老百姓习惯称它为“接官亭”或“歇马亭”。后来此处由“驿”变“街”,最初街名就叫官驿街,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更名为馆驿街。

1906年官办驿站废除,此街的驿站功能逐渐消失,但因有驿站而兴起的车马行、客旅栈、粮食市、竹编业等,农副产品交易却兴隆起来,为这一带的商业繁荣打下了基础。

历史上因为馆驿街所处“官道”,来往达官贵人、黎民百姓对绳索、车马器具需求量多,所以馆驿街最早经营苘麻行及其制品的最多,这也是馆驿街老户中原籍莱芜、新泰人多的原因,因为那地方盛产苘、麻,从事麻皮、麻线、麻绳、麻袋生意的人多。而从事手工业制品经营的最初主要围绕马车、手推车需要的金属器件配套,包括马掌、马鞭、马缰、马灯、车圈、笼头、煤油灯、铜喇叭、蓄水皮囊,以及农用锨、锄、镐、锤、镰刀、斧头等红炉锻打制品。

播下济南工业发展的种子

商品交易齐全加上人来人往官道,使的早期馆驿街呈现出流动人口多、店铺商号多、寺庙祠堂多、旅栈会馆多、附属街巷多的“五多”现象。长760米的馆驿街从西往东分别是孙家大院,竹木制品店,土产店,黑白铁加工,竹木器加工,撕麻道打草绳户,蒸屉蒸笼店,马皮制革店,红炉锻打店,丁家大院东邻的布店,铜锣响器店,临近附属的街道有塘子街、大皖新街、小皖新街、凤翔街、乾城街、影壁后街、刘家庄、西园街、顺河街、丁家崖街,记录当年商业繁华的有中原会馆、山陕会馆、江苏会馆、安徽会馆。

但是,馆驿街真正的发迹和轻工行业的兴起是在商埠开辟以后。馆驿街地处咽喉要道,水路交通方便,到上世纪30年代初,借开商埠之天时,济南火车站近在咫尺之地利,相对平和的社会环境之人和,这里掀起了第一轮工商业高潮,为济南轻工行业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馆驿街商品经营生产之繁多,名震齐鲁,远播燕冀。长清、平阴、章丘、齐河、德州、河北等地来人必先到馆驿街。济南解放后的翻砂业、灯具行业、五金行业、家用电器行业、拔丝编织行业、面粉加工行业、黑白铁扳金业、绳索竹编行业、还有全国著名的“重汽”“小鸭洗衣机”“金钟衡器”等,都能在这条馆驿街上找到它们发芽的种子。虽然这种发展非常漫长,但它们毕竟起步在这里。

例如我们家家户户每天必用的照明灯具,竟然是从馆驿街上的马灯开始的。最早的马灯都是手工锻打铜制的,是达官贵人马车出行必备。后来到了上世纪40年代日伪时期,从日本引进了马口铁,也就是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镀锌板,取代了铜材制品。马口铁便宜、耐用、不生锈、不用翻砂、不用锻打好出活,因此受到了工匠们的普遍欢迎,很快便取代了多数铜制产品。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各手工小作坊纷纷加入到济南桅灯社、济南电筒厂,加入者有二十几家。当时在街两边四个宅院中分成五个工作车间,后来灯具、电筒分成两大轻工企业,电筒厂迁到了山大北路,灯具厂迁到了北园大街小清河边。到上世纪80年代末济南灯具集体企业发展到七家,有职工2000多人,年产值5000多万元。

面粉业发达推动了扳金行业的发展

济南自开商埠后,面粉生产行业十分发达,在全国名列前茅,比较知名的有成丰面粉厂、惠丰面粉厂、成记面粉厂等。面粉厂使用的配件如金属风道、风筒、风口、虾米弯管等,其生产安装都出自馆驿街黑白铁扳金行。馆驿街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扳金行业密集区之一,最多时达到57家。不仅济南,天津、北京、保定等地的面粉厂也多是请馆驿街的师傅们去现场做活。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上世纪50年代末,产出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的济南汽车制造总厂,第一辆重型汽车车头就是出自馆驿街培养的能工巧匠之手,是他们一锤锤手工敲打出来的。

上世纪90年代前,济南的五金行业有企业26家,员工11000多人,年产值13931万元。其中二轻系统有济南金钟衡器厂、济南制锁厂、济南五金工具总厂、济南拔丝编织厂、钢锯架厂、螺钉厂、铁丝厂、锅厂及整个翻砂行业,都出生在馆驿街或周围的丁家崖街、皖新街、影壁后街等处。

济南自主开辟商埠,标志着济南由封建府城向现代城市转变的开始,馆驿街这座跨越明、清、民国三代的历史老街,感受了岁月的沧桑,也珍藏着人们的回忆和梦想。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全国掀起公私合营高潮,从这时起直到上世纪90年代,是馆驿街有史以来最繁荣昌盛的一段时间,街上大小工厂店铺多数都是加班加点,企业生产都非常红火,即便是“文革”那几年,也是白天抓生产,晚上闹革命。上世纪60年代馆驿街工业、手工业开始步入机械化,机器、模具、冲压、翻砂等开始大量使用车床、冲床、铣床、钻床,济南灯具厂大量出口美国、加拿大、中东阿拉伯地区的桅灯型号601、602、603等,就是为了纪念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使用机械化。

曾经的馆驿街青石板路,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练后,转移到了天桥,变成1973年建设新天桥的坚强柱石;曾径的馆驿街拥挤不堪熙熙攘攘,1993年整体拆迁,已经开拓成宽阔平坦的大道,鳞次栉比的高楼。如今再也看不到满街的竹编、草绳和16层高的笼屉,看不到狭路两边堆满的黑白铁件,听不到铺子里传出的叮叮当当敲打声,一切都回归了它原本应有的祥和安静。是啊,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未来的我们充满期盼,这应该算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吧。

新闻推荐

中国旅行社协会研学分会成立大会在青州市召开 研学+旅游 两手都要硬

本报讯11月10日上午,中国旅行社协会研学旅行分会成立大会在青州市隆重召开。大会一致通过了《研学旅行分会管理办法》《理事选举办法》《会长、副会长、秘书长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中国旅行社...

青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