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博物馆,不是只有文物藏品

济南时报 2017-11-19 15:16 大字

记者王锋 摄□本报记者 江丹

今天,博物馆已经成为我们公共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去博物馆参观馆藏、欣赏展览也已是寻常之事。对博物馆,人们似乎越来越熟悉,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博物馆的那些事,不是只与藏品有关。最近,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为博物馆事业服务半生的段勇出版了他的专著《当代中国博物馆》,或可作为读者对全国各地博物馆的观览指南。

中国博物馆的源头是孔子庙堂

段勇将博物馆视为人类创立的最伟大且成功的社会结构之一,因为它能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从过去走到现在的,未来又可能向哪里去。哲学、科学和艺术都关注的这三大人类终极问题,博物馆可以回答。

跟人类一样,博物馆本身也存在这样的三个问题。学界认为,博物馆一词来自于希腊语“缪斯神庙”,在古希腊神话中,缪斯是艺术与科学的保护神。中国博物馆的源头可能超出众人的想象。有学者将它出现的时间推演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次年。当时,鲁国国君鲁哀公下令在孔子故居创建孔子庙堂,将孔子坐过的车、穿过的服装、用过的器具等陈列其中,以供后人瞻仰和祭祀。

近代博物馆真正在中国出现,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由外国传教士或侨民修建。最早的是法国人韩伯禄1868年创办的徐家汇博物馆,是我国首家自然博物馆,后来更名为震旦博物馆,也是今天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前身。1887年,英国人怀恩光则在山东建立了青州博古堂,后来迁至济南更名为济南广智院,也就是现在山东博物馆的前身。在那时候的中国人眼里,博物馆是“古玩库”“万种园”“积宝楼”“集宝院”“古物馆”等,实际上,汉语文化中一早便有博物一词,《左传·昭公元年》中写道:“晋侯闻子产之言,曰:‘博物君子也。\’”

在这波由外国人发起的博物馆兴建浪潮中,中国有识之士自然也意识到建立自己的博物馆的重要性。1905年,张謇上书朝廷,请求效仿日本帝室博览馆,在京师设立帝室博览室,“奏请皇太后、皇上颁赐内府所藏”并“谕令京内外大小臣工及世禄之家、嗜古之士进其所藏”。这个建议未被清朝皇室采纳,这一年冬天,张謇自行创办了南通博物苑,这也是中国人建立的第一家公共博物馆。段勇介绍,南通博物苑是园林式的综合性博物馆,藏品及展陈分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与室外花草树木、珍禽走兽、标本模型配套呼应,而且历经风雨走过110多年,顽强地生存发展至今。

溥仪退位,皇权结束。随之登场的北洋政府迅速将博物馆建设提上议程,在时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主导下,于1912年7月,在国子监设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接收国子监文物、清宫档案及私人捐赠。1913年,“盗卖热河避暑山庄前清古物案”暴发,之后前清遗老又来势汹汹地掀起一场复辟风潮,于是,北洋政府决定将热河避暑山庄和沈阳盛京故宫两处共计20余万件文物运到北京,将紫禁城前朝改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这样一来,既展示和保存国宝,又杜绝逊清皇室和遗老的觊觎。

博物馆的本来意义和别样意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博物馆。20世纪50年代,借鉴苏联模式,一批包括自然、历史与革命三部分的省级地志类博物馆相继建立。博物馆建设也未能避免时代跃进。据段勇介绍,1956年,全国博物馆总数为67个,到1959年底就暴增至480个,到1969年,博物馆数量又锐减到171个。

中国博物馆真正的蓬勃发展期是过去至今的30年。段勇介绍,在过去的这些年,中国博物馆以平均每年新增约150家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不含港澳台)在省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注册并在国家文物局备案的博物馆已经有4873家,其中国有文化系统博物馆2818家,国有其他部门所属行业博物馆758家,民办博物馆1297家,此外,还有大约300家国有美术馆及2000余家自称博物馆、美术馆的内部陈列室或私人收藏馆。

在这些博物馆中,依靠考古成果建立的一批遗址类博物馆的发展相当瞩目,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便是其中的代表,在参观人群中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此外,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则是遗址类博物馆的后起之秀。今年6月至9月,这两家博物馆与山东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太阳的传说——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菁华展》在山东博物馆一楼3号展厅展出,深受济南市民的欢迎。

在遗址类博物馆中,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有些特殊。段勇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水下博物馆,观众不用穿戴特殊的水下装备,从地面建筑沿着廊道进入水下,可以透过舷窗就近观看因三峡工程而淹没于水下几十米深石梁上的古代题刻。

在对国民文化生活日益重视的今天,博物馆也有了别样的意义。“在当代中国,博物馆已经成为城市新区建设或文化政绩展示的‘四菜一汤\’(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规划馆、广场喷水池)标配之一。”段勇在他的《当代中国博物馆》中写道。

在博物馆的新建或改扩建中,也出现了很多浮夸的现象。“在部分出于政绩驱动的博物馆建设热潮中以及地方政府‘不差钱\’的背景下,当代博物馆建设的一个显著趋势是场馆规模越来越大,超过10万平方米的省级馆、超过5万平方米的市级馆已不罕见”,段勇说,“建设规模适度超前无疑是合理的,对于藏品丰富的馆更是必要的,但过于脱离实际就可能造成运营维护上的负担,再加上空间难以充分、合理利用而导致巨大浪费。”

段勇认为,当代中国博物馆建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推崇另起炉灶、全部推倒重来,因此一座座没有历史底蕴的‘现代化\’新馆拔地而起”,而国外不少著名博物馆往往是由一组不同历史时期的馆舍组成,追求传承有序。

尽可能使脆弱的文物延年益寿

藏品是读者对博物馆最为熟悉的部分,也是博物馆的立馆根基。众所周知,几乎每家博物馆都有其“镇馆之宝”,比如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和金瓯永固杯、山东博物馆的东平汉墓壁画、上海博物馆的大克鼎和玉神人、南京博物馆的战国错金银重络铜壶和明洪武釉里红带盖梅瓶、湖北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立人像等。一家博物馆所藏文物的数量尤其是质量对于其地位和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

博物馆收藏文物,还要展示文物。在很多普通市民看来,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就是把藏品摆出来开放观赏,其实不然。段勇介绍,陈列展览实际上体现着一个博物馆的综合实力,全面反映一个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和质量、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展厅设施和展览策划设计与制作水平、观众接待和服务能力、文物保护科技力量、行政管理与后勤保障能力等。

在20年或者仅仅10年前,我国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还相当简陋,甚至出于设施条件限制或者安全考虑,经常使用复制品代替文物原件。今天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已经与那时有了天壤之别。

段勇说,过去除了上海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对灯光的运用往往被忽视,而陈列展览本身也是艺术作品,灯光运用好了其实能更好地揭示文物本身蕴涵的美。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文华殿建设新的陶瓷馆,首次将艺术灯光全面引入展厅,尤其是展柜。当时从法国请来的专业调光师,工作相当细致,每天只能调16件文物展品的艺术照明灯光。开馆后呈现的陶瓷艺术之美深受业内外人士赞叹。

无论是收藏还是展示,对文物的保护都十分重要。据段勇介绍,由于文物自身材质、所处环境、传承经历和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各类文物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蚀、老化、病害等问题,比如以承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职能的青铜器为主的金属文物,重度以上腐蚀率为16.62%,而7000年前出现在河姆渡遗址中的漆器与竹木器,重度以上腐蚀率更是高达48.68%。

近两年来,随着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不少人开始认识和了解文物修复工作。“虽然任何物质最终都逃脱不了消亡的命运,但我们的职责就是尽可能使其延年益寿。”段勇在书中写道。

新闻推荐

领跑生产性服务业 助力工业强市建设 ——山东齐信招标有限公司服务建设项目的做法

山东齐信招标有限公司自2002年改制以来,从一家为企业采购机电设备提供招标服务的代理公司,发展成专门为投资建设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业务范围覆盖山东各地市及北京、天津等华...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