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圩有个长寿村
马溪桥双虹饮涧
?上桥村口
?上桥武庙
?上桥古樟树
■刘裕卿文/摄
俗话说“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在过去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人活七十古来稀,更不用说活过百岁了。在桂林的东部有一个长寿之村,只是鲜为人知罢了,它便是大圩古镇的上桥村。
上桥村隶属于大圩镇上桥村委,位于桂林城东郊22公里,距离大圩古镇约4公里,与古镇另一个古村落熊村遥遥相望。漓江河支流在村北分岔,绕村庄穿过古桥马溪桥和关龙桥之后在村口南面堰坝又合二为一流向古镇,注入漓江。村落紧邻湘桂古商道和通省大道(桂林城旧时曾经是省府),交通极为便捷。
上桥村全村人都姓李,虽同处一村,却有一半人家说官话,一半人家说当地土话,这样的现象在大圩境内还是不多见的。据上桥村口石碑记载:上桥村李氏一族祖籍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白马巷。南宋末年,为躲避战乱,李氏先祖举家南迁,先是移居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后迁入现在的灵川县灵田乡混元村,元末明初移至今上桥村。
李氏村民勤劳上进,家风纯朴,人才辈出。仅清以来,小小村子就出了四个文魁举人,其中有三个任正堂知县,一位为候补知县,贡生2名,秀才无数。而且还有一位李姓武举担任过镇守南宁的武略将军。考取功名走上仕途的人多了,一个影响一个,一家带动一家,村里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外出当官的人多了,告老还乡后回到原籍,习惯了讲官话,子孙后代也受影响,也跟着讲官话。而待在村中务农的,则讲当地土话。当双方交流沟通时,都讲本地土话,形成了一村“双语”的有趣现象。
上桥村第二个特点就是长寿的人多。随便到村上走一圈,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房前屋后,你都能看见八九十岁老人的身影。他们或割草打柴,或下地耕作,或在家打制草鞋,身板硬朗,精神矍铄,看上去根本不像垂垂老者。村上超过百岁的老寿星有李连发(103岁),李八嫂(108岁)等。据《临桂县志》(光绪1904年版)官府褒奖民间长寿者一栏中记载(部分):上桥寿星占的比例相当大,像李朱氏、李赵氏、李粟氏、李廖氏等都上了80岁,其中李朱氏活过了92岁。要知道,在那个生产力低下医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人的平均寿命也不过三四十岁,能够活到七八十岁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了,更不要说90岁乃至百岁了。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这样一个小村落有如此多的长寿之星呢?在上桥人看来,除了家族长寿遗传基因的作用外,还与这里的好山好水好氛围息息相关。
上桥村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东西方向群山环抱,东边沟壑纵横,西边山峰耸立,山间树木阴翳,溪水潺潺,空气清新,是养生的绝佳环境。村民们喝的水来自村东头罗汉山下的清泉,清冽甘甜,含有利于人体吸收的微量元素,满足了人体健康需要。这是自然赋予他们长寿的生理基础。
而让上桥村人长寿的社会基础就是和谐的人际氛围。上桥李氏一族最有威信的,同时也是官位最高的十五世祖若杏公为族人定下的家训族规,“和睦宗族万脉同,敬孝老人友爱兄弟;敬贤师、重学识;勤劳务业,各司其职;重祭祀、贵祖坟;禁胡作非为、行为不端。”一直被李氏后代奉为信条而谨遵恪守。除此之外,李氏一族先祖在派字排辈也是煞费苦心,比方说李氏辈分中有这样的派字“仁义礼智信”,它出自儒家五大要义,明显是要求子孙要遵循伦理道德;“温良恭俭让”则倡导崇尚社会美德,人与人睦邻友好。正是在这样的传统道德文化熏陶下,上桥李氏村民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养成了顺其自然、平和的阔达心态,最终造就了他们绵长的生命旅程。
这也许就是大圩古镇上桥村人长寿的秘诀吧。
新闻推荐
青州六项目入选潍坊乡村旅游标杆示范项目名单 特色旅游 还看青州
本报讯日前,潍坊市旅发委公布了2017年度上半年乡村旅游标杆示范项目名单,青州市庙子镇圣峪口村、弥河镇赤涧农业公园、王坟镇清风峪农庄、胡林古景区旅游规划、上白洋村柿子沟旅游区总体规划和...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