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到俩月 毕业生“闪辞” 三成多毕业生在入职俩月后辞职,主因是实际工作与预期相差太远
实习尚未到期就想走人,工作了不到两个月就辞职……近年来,职场频繁跳槽的人群被称为“闪辞族”,而初入职场的95后成为“闪辞族”的主力军。毕业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一些职场新人就开始寻找新东家。毕业生为何频频闪人?跳槽给自己和用人单位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跳槽前应该注意些什么?就此记者进行相关采访。现象干销售不到俩月辞职另觅新工作
95后的小苗是个不折不扣的“闪辞族”,第一份工作干了没两个月就辞职了。毕业于济南一所大学的小苗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今年6月份毕业后,他回到老家潍坊,在市区一家合资公司找了份销售的工作,然而工作不到两个月,他便萌生了辞职的念头。小苗告诉记者,工资待遇不是他想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毕竟刚毕业就想着高薪有点不太现实。“我想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觉得销售岗位不太适合自己,当时主要是看中了公司的平台,然后想挑战一下自己,可工作了近两个月,感觉不是很理想。”小苗说,他入职后先培训了一周的时间,然后就跟着老员工天天出差,感觉没有学到实际的东西,逐渐对工作失去了热情。
“找工作还是要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如果发现不感兴趣,工作起来就没有激情,与其浪费时间,不如换个新环境,毕竟我刚毕业,机会还有很多,还有精力去追求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小苗告诉记者,他最近关注了不少招聘信息,而且在招聘网站上重新更新了简历,准备重新寻找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
记者发现,跟小苗一样,刚工作几个月就想着换工作的应届大学生不在少数。老家来自青州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小翟也是其中一位。大学学习会计专业的她毕业后一心想找份会计方面的工作,毕业前一个月就开始投各种简历,参加应聘面试,但一个月过去了,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着急之余她找了份库管的工作,可工作后,她发现每天跟物品打交道,登记入库出库有点枯燥,觉得没什么发展前途,所以私底下也在找新工作。
记者调查发现,在受访的多位“闪辞族”中,大多数都是毕业不久的学生。据了解,一家网站曾针对职场“闪辞”现象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结果显示,34.2%的应届毕业生在入职两个月后辞职,其中,一线城市中尤为凸显,占比高达55.18%。
原因难以接受实际工作与预期有差距
今年毕业于市区一所大学的张倩最近也想着辞职。问及原因,她苦笑道:“当时找工作的时候肯定是脑子进了水。”张倩觉得她的第一份工作找得有些仓促。“作为一个女孩子,毕业后没有一技之长,就决定从前台做起,当时我觉得前台是一个轻松的工作,工作之余还可以看看书,为以后考公务员做准备。”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事前台工作的张倩每天琐事不断,根本没有时间做别的。工作了一段时间,她觉得待遇不够理想,领导对她的表现不是很满意,所以萌生了辞职的想法。
为什么工作了短短几个月就想着辞职?问及原因,多数受访者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入职后发现实际工作与预期相差太远。对此,来自山东可林奇集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着多年经验的唐培贞分析,决定职场新人离职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没能认清自己的兴趣或者能力,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季匆匆签约,真正入职后才发现实际工作与自己的诉求不符;还有一方面原因是求职者行业选择发生了变化,打算跳槽到看好的其他行业。
“在我看来,应届毕业生频繁更换工作,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其中,大学生不能正确分析自己,难以接受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是频频离职的最主要因素。”从事人力资源行业近10年、目前在市区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担任人事部门负责人的王伟峰表示,95后的孩子比较有想法,在求职时多数会遵从自己的意愿,然而,他们缺乏对岗位准确、全面的判断,再加上一些企业招聘时都尽力展现高大上的一面,导致求职者期望过高,而当真正进入企业后,一旦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此外,社会环境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当前社会充斥着各种难辨真伪的信息,毕业生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不安心现有工作。
面试官应聘者心态不稳定不利企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职场中跳槽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觉得薪资待遇不够理想或者工作环境与期望不符等,跳槽在所难免。但如果过于频繁跳槽则不仅不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尤其是再次应聘时或者转行时,求职者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一家外企的山东地区负责人刘女士告诉记者,近期他们公司在潍坊地区有个销售职位空缺,她负责初次面试。有朋友向她推荐了一个90后女孩。可看完简历,她摇了摇头,原因就是跳槽频繁。“她学历和专业都符合条件,但跳动得太频繁了,先在安徽做过一年的保险销售,后来转到一家药企做了半年销售,不到两年时间这位女士就换了两家公司,不知道她进我们公司会做多久,如果为她争取到这个岗位而她却安不下心,浪费公司培训资源不说,还得重新招人,成本太大。”刘女士说。
“求职者频繁跳槽不仅对自身职业发展不利,同样也不利于企业的稳定运转。”唐培贞指出,作为一个企业的面试官,了解到应聘者频繁变换工作后,首先想到的不是招聘岗位适不适合应聘者的问题,而是应聘者心态不够稳定,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也就是说,如果求职者频繁“闪辞”,很容易在日后的求职面试中碰壁。“如果一个求职者多次更换东家,且给不出让人信服的理由,那么只能证明这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太差,这样的人是企业不喜欢的,即便通过面试,也不会纳入到企业的重要岗位上。”唐培贞说,频繁跳槽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形成,没有足够的机会了解别人和展现自己。
专家跳槽前先要全面评估和审视自己
对于当前大学生而言,基于更好发展的跳槽和自我价值的追寻,不失为一种人生历练,理应受到宽容看待,但如果过于频繁,就应该反思自己。
如果不进入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就很难对企业和自身岗位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入职后实际情况与预期产生一定差距是必然的。跳槽者不能把问题全部归于客观环境,应该全面审视和评估自己。“进入工作岗位,可能一两个星期就熟悉了工作流程,但这并不代表你可以做到并且做好,也就是说,要想真正进入工作状态,还需要更长一段时间,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三年。”王伟峰提醒,不要在工作不如意的时候就想着跳槽,这个时候做的决定往往缺乏正确的判断。跳槽前首先要想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跳槽后做什么?下一份工作是否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此外,王伟峰根据多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表示,当前,很多新人进入职场,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总希望有一个能力强的上司手把手地带,比如今天干什么,明天干什么,每件事该怎么干,一点一点地像老师上课一样教给自己。“其实不然,职场不同于学校,你所期望的一切,都必须靠你自己去主动争取,如果不知道工作怎么做,一定要主动去学,去问,态度一定要积极,如果你不主动,别人就会认为你什么都懂,或者你没遇到什么难题,力不从心的时候更容易想到放弃。”王伟峰说,一份工作至少要干两三年,才能了解这份工作的乐趣,并明确自己是否喜欢这份职业,那时再考虑跳槽问题,才是慎重选择。
本报记者刘江峰
【从今天起共为中华之崛起】开学日,我想送出三句话:第一句,我想对同学们说:从今天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你一生必修的精神功课!第二句,我想对家长们说:从今天起,为中华之崛起而共生,开启家庭教育的“2.0时代”!第三句,我想对老师们说:从今天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育人,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开学第一课和大学新生“谈谈钱”】开学季大一新生们要面临全新的校园生活,当然也离不开金融服务。在这些跟“钱”相关的活动背后,如何理性选择、适度消费成为很多学生需要掌握的开学“第一课”。一定的理财体验有助于大学生对风险的认识,同时对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也有帮助。然而,无论哪种理财方式都不能过度,尤其是对于股票、基金这类高风险的投资品,大学生最好以体验为目的,不能以追逐财富的多少为目的。
——@媒体评论员苑广阔【“不配有好儿子”打了谁的脸】据媒体报道,一位网友吐槽自家10岁的小侄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奥数、英语都很棒,围棋、轮滑等各种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但是,小侄子竟吐槽自己爸妈不配有他这么好的儿子:同学都用苹果手机,自己只有电话手表……
“如果父母有意识地在孩子精神世界的营造和心灵品质的塑造上花些力气,多些智慧,少看重孩子的成绩,多关注孩子的内心发展,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责任担当和感恩意识,孩子很少会说出‘不配有我这好儿子\’这样伤人的话来。”
——@吉林省抚松县兴参镇中心小学校教师李建军【留住优秀校长须优化教育生态】每年暑期,总有一些中西部地区优秀校长“孔雀东南飞”,跳槽到沿海发达地区,且有逐年增多趋势。
“优秀校长们‘另择高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上看,是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收入高、环境好、资源更丰富、生活更便捷。更深层的原因,则可能和中西部某些地方思想解放不够,发展环境不优,教育生态跟不上教育发展形势需要有关。不少校长的离开其实有‘黯然离场\’的无奈。给不了更高的物质待遇,可以给优秀校长更高更大的平台,给他们发展事业的机会,把他们培养成地方教育领袖。在考评机制上更多地关注校长专业能力提升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能力,更多地关注学校办学品质、文化、特色等,不能完全用考核行政官员的办法来考核校长。”
——@湖北省武穴市居杠中学教师伍志勇【语文教师不写东西不是个小事】职称改革后,对中小学教师在写论文方面不再做硬性要求,但为了让语文教师用自己对写作的热爱,带动学生对写作的感情,应当对语文教师的写作有硬性要求。写作能力是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语文教师不写东西,不是小事,我们需要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传承祖国文化、培养祖国未来合格建设者的高度认识这件事。
——@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李福忠
新闻推荐
2017年8月31日,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夫子庙小学一年级新生在夫子庙广场举行开笔礼。本文图片均为视觉中国图顶着“中华传统礼仪”的光环,“开笔礼”作为新生入学仪式在全国多地受到了热捧。尤其在一些...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