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成就出彩人生

潍坊日报 2022-04-12 09:02 大字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国赛”金牌教练刘彦明对备赛参赛选手进行指导性训练。▲教学名师毛艳丽指导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仓储作业实训。▲电子商务专业2021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学校城市轨道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礼仪服务技能展示。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至今已收获金牌72枚,成为全国闻名的“金牌”学校;1358名学生通过“3+4”、春季高考等渠道升入大学,55名国赛、省赛选手通过大赛平台升入本科院校,继续着自己的“别样”求学梦;五万余名学生走向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为“技能强国”书写着辉煌篇章……

一项项写满荣誉的数据背后,是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以下简称:潍坊商校)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和综合实力结出的累累硕果,是对技术技能、工匠精神传承与发展的生动诠释,更是该校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实践。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莹通讯员李宇晴赵涛魏南南文/图

党旗飘扬凝聚时代发展澎湃动力

近年来,学校以党组织为核心,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依靠党建凝聚人心,依靠党建激励斗志,画好“潍商同心圆”,带领全校教职工凝心聚力谋发展。潍坊商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孙中升一直倡导“把学校交给老师”“把学校交给学生”的办学理念,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行扁平化管理、分布式领导,以办学章程为统领,充分发挥办学理事会、教师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在学校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成立预算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环境治理委员会、安全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协同治理组织,从体制上形成依靠、信任、尊重和解放教师的治理生态,为学校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

“有了直通车,省时又省力,孩子在路上的安全有了保障,我们家长很放心”,从2021年以来,考虑到多数孩子家是周边县市区的,放假时要到火车站、汽车站周转,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学校党委与潍坊联运公司通力合作开通了“家校直通车”,直接将回家的客车开进校园,在周边县市区设立17个站点,成为连通家校的重要纽带,受到家长和同学们的真心点赞。近几年,学校党委每年都列出十件为师生办实事清单,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大到修建健身中心,小到组织青年联谊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办有高度、有温度、有阳光的职业教育。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党中央擘画的“十四五”宏伟蓝图,潍坊商校始终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积极担当、大胆作为、先行先试,为打造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山东模式”贡献力量。

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在校时,我加入了学校商贸系创客空间,发起成立了‘萝卜军团’电商工作坊,这是我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在潍坊商校,由2015级的李照林和几名同学创建的“萝卜军团”,以营销“潍县萝卜”而出名,至今还被师生津津乐道。现在在日本大阪大学留学的李照林回忆当时的创业经历还有些兴奋,“我们是一群‘娃娃兵’,有成功,也有失败,学校和老师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萝卜军团”的创业故事,孵化了这个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自2012年,潍坊商校就以商贸系电子商务专业为依托,开设创新创业班,组建学校创新创业社团。通过与本地企业合作,引进生产运营性项目,开设网络店铺、新零售商业技术咨询与输出技术支持等,开展师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助力生产经营企业、乡村合作社30余家,在企业拓展销售市场、转型新零售业务方面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该校先后培养了200余名自主创业学生,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

学会一门技能,培养一位能人,带活一方经济。

紧盯产业发展、对接岗位需求,潍坊商校始终把“培养大国工匠,服务地方经济”作为第一要务,高水平构建了物流服务与管理、美发与形象设计、汽车运用与维修等7大特色专业集群,形成了与区域支柱产业紧密对接的特色专业体系。

“在新时期中职教育发展格局和竞争布局中,没有特色就没有发展,打造特色专业集群是学校的使命所在。”潍坊商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孙中升说。

去年12月17日,一场签约仪式,把潍坊商校与潍坊本地3家大中型企业紧紧连在了一起,双方共建的产业学院挂牌成立。这是潍坊商校无缝对接当地,大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又一力作。

而在更早之前,学校还与海尔集团、一汽大众、潍百集团、智联友道等37家企业共建校企“双主体”育人共同体,共建现代学徒制、冠名班、订单培养班等合作办学班级29个;校企共建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校内实训基地13个、校外实训基地69个。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潍坊商校把学校办成了企业的培训基地,把企业变成了学校的实践基地,全力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同时,设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组建“政企社校”多方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并成立了由105家单位组成的潍坊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保障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流程设计和实施过程。

“职教集团的成立再度擂响了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协会更加紧密地抱团发展,共育技术技能人才、共同开展学科研究、共建实训就业基地、共培‘双师型’教师、共推职业技能培训的战鼓。”孙中升直言。

“三教”改革将课堂开在田间地头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是咱们国家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一项重要的政策制度设计。我们开展了1+X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构建了基于1+X证书制度的新课程体系,”商贸系系主任宋夕东介绍,“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我们针对1+X证书培养需求,在网店运营推广1+X证书项目中整合了现有的电子商务基础、Photoshop实战、商品拍摄与处理、网上开店、网店装修、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开发了独立的网店运营推广1+X系列课程,形成了1+X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试点,潍坊商校把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要素紧密结合起来,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创新的典型实践,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与技能实训的结合,推动了具有潍坊商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旅游系实训室的屏幕上滚动呈现着学生的电子实训报告:“中式面点实训室102房间,2018级烹饪专业大专一班鸿鹄小组工位,今日目标——花瓣边缘酥层开酥……”后面详细记录着面的醒发时间、揉面策略、造型技巧、油温等。配图全是细节图,旁边详细记录着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几页翻过去,虽全是“尝试失败”,但图片逐渐精致,记录也更加详细。“本周实验不理想,周六需要向管理员老师申请实训工位……”

在潍坊商校,期中、期末测试的分值在降低,课程实训报告、阶段PK赛、专业组抽测等的分值在提高。考核评价方式的转变使得各个实训室热闹起来。旅游系的教师们说:“学生抢实训室,有一种大学生占自习室的架势。”

从“会做”到“做好”,从“随便做”到“我知道标准”,课程改革的目标、标准在课堂上生根发芽。更重要的是,潍坊商校学生的“成绩单”,也在这样的“呈现”中悄然改变,这是潍坊商校加强专业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又一次尝试。

“‘三教’改革是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抓手。”孙中升说:“在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学生的培养面向市场、面向实践,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与此同时,潍坊商校还与潍坊市文旅局、济南艺术学校、潍坊市文化馆等12家单位合作建立美育基地,与潍柴、雷沃等7家企业合作建立职业素养教育基地,制定劳动教育任务清单,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开发非遗校本课程32门,被评为首批“潍坊市非遗校园教育传承实践基地”。39名学生获得中职学生国家奖学金,25名学生入选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工程。

“秉持‘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我们将学生品德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融入课程教学,推动课程改革向着广度和深度发展,学生发展的‘成绩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孙中升自豪地对记者说。

解读潍坊商校学生被看好的“密码”,不难发现,伴随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新趋势,企业和学校根据行业特点、专业特征和人才培养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育人模式。灵活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情景教学模式,进一步强化了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实现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更加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让产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资源相互贯通、双向发力和全方位融合,形成了生机勃勃的产教融合新气象。

强基铸魂打造优秀教师梦之队

“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深化‘三教’改革,实现高质量育人,高水平教师和创新型教学团队是关键。”孙中升说。

去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传递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明确要求。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成为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既要用专业化、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武装自己,又要深入企业、产业了解最新的行业动向、专业技能,才能在课堂上有的讲、讲得好,成长为有独特建树的优秀教师。”去年5月,潍坊商校学术交流中心内,国家级教学名师毛艳丽将自己的成长历程分享给了90名“学员”。

这90名“学员”是近两年来新入职的“90后”“95后”新教师。像大学里带研究生一样,潍坊商校的老教师都有自己的“学员”“徒弟”,他们用学识、品格带动,影响着青年教师的成长。而年轻教师的活力和朝气,又如“不安分”的鲶鱼,搅活了教师团队成长的一池春水。

“远道而来”的商亚博就是一个成长的典型案例。她毕业于扬州大学烹饪专业,典型的南方女性,弱小的体格下却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自2010年从扬州北上潍坊以来,而立之年的她已是学校响当当的“金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得3次国赛一等奖、3次省赛一等奖,承担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省级教科研成果9项,成为学校烹饪专业带头人,年轻中层干部,担任学校旅游系主管教学业务的副主任。

倾力打造“匠心潍商、惟精惟实”的学校品牌,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搭建教师高端发展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横向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研究,将优秀老师推进“行业圈子”“专业圈子”“专家圈子”,与行业、专业领域“高人”为伍,与专家“过招”,不断磨炼自己,成长为专家型人才、教育家型名师。

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担任导师,引领技能技艺传承教学、产业技术攻关,潍坊商校实现了教学团队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建成8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省内顶级大师工匠担任主持人,实现企业“行家里手”和学校“名师名教”的双向流动,引领育人变革和课堂革命。

孙中升说:“企业大师工匠与学校教学名师的跨界融合、协同互动,推进了职业教育培养理念和方式的迭代创新,从根本上促进了教师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提高”。

近五年来,潍坊商校先后培养国家教学名师3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名、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1人、“齐鲁最美教师”3人、齐鲁名师名校长11人。培养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46名,形成了卓越教师和高水平团队相映成辉的“英才谱”,有力支撑了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匠心铸梦锻造万千大国工匠

这个学校2016级会计专业三二连读大专班的学生陈慧宁在潍坊一家传媒公司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她说:“非常感谢学校培养教育,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业发展、品德发展、职业发展、素养发展、责任发展来规划设计个人发展目标,提升了适应社会的能力。”

以学生为本,潍坊商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有机融入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组织大国工匠进校园、企业工匠进课堂活动,广泛开展现代学徒制形式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帮助学生领悟和实践工匠理念、工匠精神,使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德技并修、五育并举,用先进的育人生态,强化学生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

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突破口,潍坊商校始终坚持技能教育的核心地位,在课程安排、课堂教学、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做到课程标准与大赛标准、教学过程与大赛过程、实训办法与大赛要求相结合,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潍坊商校的学生累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72枚、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136枚,金牌总数保持全国、全省第一。很多学生通过技能培养和技能锻造,实现了个人职业梦想,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创业典型。

回望过去,潍坊商校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令人信心满怀;展望未来,一幅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理赔“零接触” 太平人寿线上理赔3小时到账

近日,太平人寿通过线上“秒赔”系统,为潍坊客户李女士办理了一单理赔业务,仅3小时,6万余元理赔款便全部到账,为她在这个特殊时...

潍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潍坊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