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是如何“揪出来”的 记者探秘PCR实验室,直击核酸检测全过程

潍坊晚报 2022-03-23 09:28 大字

□文/图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宋文娟陈静静

登记采样后等待查询结果,对普通市民而言,核酸检测好像并不复杂。然而,在这看似简单的流程背后,凝聚了核酸检验人员的大量工作。奎文区中心医院的PCR实验室是奎文区的重要核酸检测点之一。3月21日,记者走进这里,换上防护服,跟随核酸检测工作人员,近距离探秘核酸检测过程,了解新冠病毒是如何被捕获的。

PCR实验室又叫基因扩增实验室。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的简称,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可看作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通过DNA基因追踪系统,能迅速掌握患者体内的病毒含量,其精确度高达纳米级别。

21日上午10时,刚刚签收的一批样本需要尽快检测,凌晨下线还没休息几个小时的检验人员王宁宁、张慧冉和孟令君又要忙起来了。PCR实验室分三个区,一区负责试剂配制,二区负责样本提取,三区负责扩增。他们仨是二区的检验员,主要负责核酸提取,是离病毒最近的人,因此穿戴也是最高防护级别。

按照生物安全三级防护要求,他们先是消毒,戴上一次性帽子和N95医用口罩,然后依次穿上一次性手术衣、内层手套、连体防护服和靴套,再戴上护目镜、面屏和外层手套,最后再对着镜子认真检查防护服是否穿好。

“与可能含有新冠病毒的标本‘亲密接触’,个人防护必须做好。”作为检验科主任,王宁宁边叮嘱边为张慧冉和孟令君检查穿戴。在所有防护准备完成后,他们才穿过两道门进入核心检测区。

取到已经经过外表消毒的标本运输箱和标本采集管后,三位检验员开始了核酸提取工作。“通俗理解,就是通过这个提取过程,把病毒的遗传物质‘揪出来’。”王宁宁介绍说。

核酸“加样”工作是在生物安全柜里完成的,防止泄漏和操作人员感染。只见他们打开一个红色盖子的外螺旋管,每个管中装有10个或20个混在液体中的咽拭子,这就是从市民鼻咽部采集到的上皮细胞,里面可能含有新型冠状病毒。

为防止采样管出现突发状况,王宁宁在外螺旋管外套了三层塑料袋,然后放到旋涡振荡器上,进行旋涡振荡,目的是将样品充分混匀。

这是关键的一步,也是最危险的一步,因为在此过程中,样品会产生气溶胶,一旦防护不到位,就容易造成职业暴露。正因如此,王宁宁手上的操作也更谨慎了。

此时,只见他们一管一管地拧开螺旋盖,用提取枪手工吸取样本,加入核酸提取板孔中,再拧上螺旋盖将标本放回原处。这个过程不能出错、不能遗漏、更不能发生生物安全事故,因此从拧开螺旋盖的那一刻开始,检验员就进入高度紧张的状态,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外泄,他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

被提取到试剂盒中的样本,需静置一段时间,与试剂充分作用,裂解病毒,然后再用核酸提取仪提取病毒核酸。当这一步结束,也就意味着最危险的核酸提取结束。

获得核酸后,王宁宁用移液枪将核酸转移至事先准备好反应液的反应管里,制成反应体系,让核酸进入第三区——扩增分析区。在这里,配置后的反应体系被放入实时荧光PCR仪器中,进行核酸扩增反应检测。

大约1.5个小时后,检测结果即可出来。对于阳性标本,检测人员还会更换检测试剂,进行二次检测,进一步验证检测结果。

全员核酸检测,潍坊市已经进行了四轮,检验人员一直在超负荷运转。王宁宁和她的战友们已经连轴转了11天,累了就在实验室里坐着眯一会儿,渴了不敢喝水,最大限度减少上厕所次数。防护服不透气,为了不出汗,他们关掉空调,寒夜里后背都发凉。

从3月11日至21日,王宁宁和她的团队,已经顺利检测了20704管样本,检测人次达24万人次。其中,检测最多的一天,他们从前一天16时,持续工作到第二天8时,连续16个小时检测了3100管样本,这相当于平时7天的工作量,已经达到这里三台机器的检测饱和量。

新闻推荐

潍坊市体育局服务企业专员同心抗疫与企同行

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付东升)在全市上下同心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刻,市体育局在确保市直体育系统自身做...

潍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潍坊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