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蛔蒿·宝塔糖

烟台日报 2021-12-20 08:31 大字

□孙为刚

今天的人们已经很少提及蛔虫了,因为这个曾经肆虐的寄生虫已经被一种特效药制服了。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寄生虫。蛔虫则是世界性分布的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之一,在我国的感染比较普遍。特别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人们多以野菜果腹,而野菜和蔬菜中带有大量的蛔虫卵。蛔虫卵有个特点,可直接感染而不需要中间寄主,加之人们不卫生的生活习惯等,都造成了蛔虫的广泛传播。尤其是儿童,感染蛔虫十分普遍。那时的农村街头,小小儿郎,挺着个装满野菜的大肚子,面黄肌瘦,经常闹肚子痛,有时疼得满地打滚,还有不少人脸上长满了“狗皮藓”……这些都是肚子里有蛔虫的典型标识。蛔虫成了那个年代与人最为密切相关的寄生虫,以至于与蛔虫有关的谚语也应运而生。如形容甲和乙相熟相知,有一个谚语便十分的形象生动——“你是他肚里的蛔虫啊?!”

一部人类生存史,就是一部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为了研制一种特效药干掉肚子里的蛔虫,人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后来,驱蛔虫的药物是有了,但药是苦的。对大人们来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为治病吞下苦药尚可忍受,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吞咽苦药是件很痛苦的事,几乎每一次服药都是一次痛苦的抗争。那么,有没有一种“良药甜口利于病”?

有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种淡黄色、粉红色,圆锥形的驱蛔特效药横空出世。因为形如宝塔,味道甜蜜,人们便给了它一个温馨而形象的名字——宝塔糖。

宝塔糖的主要药物成分是从一种耐寒的野外原生植物——蛔蒿中提取的。蛔蒿在植物学上又称“山道年蒿”,是北极圈内特有的药用植物。山道年蒿开始作为驱蛔药时多为片剂或粉剂,因此,在宝塔糖尚未问世之时,大人们就是直接服用山道年蒿粉或片剂驱除蛔虫的,因山道年蒿味道苦,孩子们极为排斥。后来,为了让孩子们愉快地服药,制药厂在药剂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食糖,做成了让孩子们喜闻乐见、争相竞吃的宝塔糖。

宝塔糖为驱肠虫类非处方药药品,通用名叫磷酸哌嗪宝塔糖,具有麻痹蛔虫的作用,使蛔虫不能附着在宿主肠壁,随着肠蠕动而排出。因此,人们又将驱除蛔虫形象地称为“打蛔虫”。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对药品的登记注册与监督管理尚未走上正轨,“宝塔糖”成了全国十几家制药工厂共同使用的驱蛔药名称,且药品名称与商标名称合二为一。当然,这些属于药品管理范畴的事情与孩子们无关,他们只知道宝塔糖沙沙的、甜甜的,既好吃,又治病,能从肚子里打下一团一团的蛔虫,还能解馋,因此成了他们堂而皇之的要糖吃的理由。

正是这种专治蛔虫的特效药,让打蛔虫变成一件孩子们十分乐意做的事情,有时明明肚子里的蛔虫已经驱除干净,有的孩子还吵着要吃宝塔糖。因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吃糖是件奢侈的事,宝塔糖既治病又解馋,何乐不为?!这种好吃又治病的驱蛔良药,成了那个年代许多孩子苦涩而又甜蜜的记忆。

其实,小小的宝塔糖背后还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众深受蛔虫病的困扰,一时之间,蛔虫病已然成为新中国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但是,要研究一种驱虫药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底子薄,单独研制十分困难。在当时中苏友好的大背景下,前苏联便派专家来帮助我国解决蛔虫病的问题。在两国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从一种原产于北极圈高寒地区的蛔蒿中发现了一种能够麻痹蛔虫的成分,只要蛔虫被蛔蒿之中的这种成分麻痹,就可以排出体外。

我国生产“宝塔糖”的原料药一直依靠从前苏联进口。因为蛔蒿是北极圈内特有的药用植物,中国没有,且种植难度极大。1952年,作为前苏联的援华项目,我国从前苏联引进了20克蛔蒿种子试种。乖乖!驱除蛔虫的蛔蒿竟然也成了前苏联的援华项目,这也许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区区20克,不到半两的种子,真可谓弥足珍贵!这20克种子又被平均分成了4份(每家只有5克),在公安人员的严密保护下,送到了有试种任务的呼和浩特、大同、西安、潍坊的4家国营农场分别试种,结果只有潍坊的一家农场试种成功。保密起见,潍坊农场对外宣称试种成功的蛔蒿为“一号除虫菊”。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潍坊这家农场不但为全国十几家制药企业提供“宝塔糖”生产原料,还有少量出口。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前苏联停止了对我国的所有援助,蛔蒿的提取和药品的生产也不例外。随着相关技术人员的离开,蛔蒿的提取设备也被带回前苏联。没有了提取设备,无法提取药物成分,也就无法生产“宝塔糖”。但中国人从来不信邪,不服输,经过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终于研制出替代设备,恢复了“宝塔糖”的生产。

1964年,潍坊这家农场遇上了连续40天的阴雨,成片的蛔蒿因水涝而绝产,蛔蒿种子遭遇灭顶之灾,一粒未获。宝塔糖的原料面临绝产。多亏潍坊农场的一位老同志有先见之明,在这之前,他利用密闭低温贮藏的土办法,在一口深井内保存了三瓶种子,取出后发现有两瓶蛔蒿种子是活的。

于是,1965年蛔蒿开始重新大面积推广种植。但是接踵而至的十年特殊历史时期,蛔蒿再一次因种植失败而濒临绝种。上世纪七十年代,蛔蒿又恢复了大面积种植,全国各大制药厂争先恐后地生产宝塔糖,致使市场供过于求,宝塔糖从此跌下神坛,成为最廉价的蛔虫药。由于库存大量积压,上游厂家终止了蛔蒿的种植生产。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宝塔糖虽然在全国普及,但因为几乎没有利润,各制药厂不再收购原料蛔蒿,蛔蒿竟从此绝种。1982年,我国有关部门取消了宝塔糖的药品资格。为了让原料蛔蒿不至于绝种,当地药材公司的一些老人只好含泪再次将一些蛔蒿种子装入瓶子里,置入深井进行贮藏。但是,这一次奇迹没有发生,这种土办法没能留住蛔蒿种子,蛔蒿从此在中国绝种。

淘汰一种药品的剂型不等于淘汰这种药品的原料,这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但是,我国制药史上本来不应该发生的悲剧还是眼睁睁地发生了!

1985年,全国各地求购驱蛔药提取原料蛔蒿的函件,再一次雪片般地飞到了潍坊的药材公司,一些外地供销人员甚至亲赴潍坊,且附带了十分丰厚的条件。但是,当他们终于明白蛔蒿在潍坊乃至全国已经绝种的现实时,只能无可奈何地离开。后来,虽然偶尔还能看到形似宝塔的驱蛔药品,但原料早已不是蛔蒿,而是换成了其他药物成分。

近日,为了完成这篇稿件的写作,笔者走进药店,打听有没有驱蛔虫的宝塔糖,售货员竟是一脸的茫然。这也难怪,因为她们太年轻了,那个年代她们还没出生呐。我又问起有没有驱蛔虫的药物,年轻的售货员爽快地说:“有啊!”随即取出了肠虫清、驱蛔灵之类的药物,说这些药物对蛔虫、钩虫、烧虫、鞭虫等都有很强的驱杀作用,且不良反应少,价格也不贵,有的还是合资企业的产品。她问我要哪一种,我告诉她,只是打听打听。疑惑与不解写在了她的脸上。

曾经盛极一时的宝塔糖已经风光不在,以至于现在药店的货架上竟然不见了踪影。究其原因,时代的进步应当是第一位的。过去,宝塔糖的原料和提取设备都要从国外进口。今天,技术的进步让驱蛔药的原材料变得更加丰富,药效更加突出,成本也更加低廉,曾经风光无限的宝塔糖退出历史舞台也属必然。

翻开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人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世纪初人们闻之色变的肺结核,以及鼠疫、天花、霍乱、疟疾、脊髓灰质炎等传染性疾病,都在人类不懈的探索中找到了预防和治疗的途径,让众多不治之症变得可防可治。进入新世纪,人类还在与非典、新冠等疾病进行着顽强的斗争,相信随着疫苗的普及、特效药物的相继出现,人类终将战胜疾病,赢得胜利。

还是那句老话: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宝塔糖就是一例。

新闻推荐

饭店里长大树

12月19日,在奎文区民生东街与行政街交叉口附近的一家饭店内,一棵大树吸引了很多就餐者的目光。据了解,这家饭店进行...

潍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潍坊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