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兰村擅长国画还是城派风筝代表人物

潍坊晚报 2021-04-11 09:33 大字

郭兰村的祖宅坐落在松园子街东端路北第二个大门内,这是他嗣亲曾祖父郭秉之的产业。现存松园子古民居中,该宅院的记载还算具体。郭兰村45岁以前就住在这座宅院里。1948年,他卖掉这处房产迁往别处时,已经是本地的知名画家和城派风筝代表人物。

家庭背景深厚祖辈几代有官方身份

郭秉之又名振之,系郭梦惠的第二个儿子。其族谱记载:郭梦惠为清代嘉庆至同治年间人,道光十七年(1837)考中举人,历任户部候补主事、浙江司兼陕西司行走等官职。咸丰三年(1853),他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国史馆协修,功臣馆纂修,顺天府乡试同考官等官职。郭秉之为道光至同治年间人,拥有太学生(国子监学生)功名以及直隶州州判的官方身份。

因为没有儿子,郭秉之过继了堂兄郭简之的三儿子郭恩培为嗣子。郭恩培生有独子郭迪光。郭迪光则生有四个儿子:郭迺馨、郭迺馥、郭迺馝、郭迺馚。

郭迺馨,字兰村,以字行,为郭恩培的长孙。在本地,由他的姓和字组成的“郭兰村”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他的姓名郭迺馨。郭兰村嫡亲曾祖父郭简之是郭梦龄的第三个儿子。因此,郭梦龄实际上为郭兰村的嫡亲高祖父。居住在松园子街东端路北第一个大门内、与郭兰村一墙之隔的郭雨若实际上是他的嫡亲堂祖父。

郭简之为道光至光绪年间人,考取国子监算学生、贡生功名,历任太常寺点簿、兵部候补郎中、武选司兼车驾司行走等官职,议叙四品官衔,诰授通议大夫。郭恩培是郭兰村的祖父,咸丰至光绪年间人,拥有附贡生(国子监学生的一种)功名以及候选典史的官方身份。郭迪光是郭兰村的父亲,光绪元年(1875)生,未见有功名以及官方身份的记载。

因而,无论是从嗣亲曾祖父还是从嫡亲曾祖父那里算起,郭兰村家都是拥有深厚士绅背景的。

郭家宅院共41间房郭兰村在此住了44年

坐落在松园子街东端路北的第二个宅院,就是郭兰村的嗣亲曾祖父郭秉之的产业,由六个院落组成,共计有房屋41间。1948年以前,郭兰村就居住在这里。

解放前一段长长的岁月里,站在松园子街上看,这处坐北面南的宅院大门规模不大但风格庄重大气。黑漆街门,左右各置一架方形石鼓。门扇下设有几十厘米高的门屉。三级石阶自松园子街通到大门前。大门门楣上悬挂着一块暗红底黑字匾额,上书“世家”二字。有记载说,每年春节前,两扇黑漆街门临街的一面都要贴上一副对联,内容则一成不变: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进入大门,门内为东前院,东前院东面为一堵照壁式院墙,西面建有一座坐西朝东的大屏门,屏门内可以通往宅院内的各处院落,南面除了大门就是大门两侧与之相连的四间临街南屋,各有两间。门东两间是门房传达,门西两间为账房。前院北面为一处照壁,与大门正对。一处虎坐式门楼位于照壁东边。从整体上看,东前院更像是一条过道。

虎坐式门楼内为一条南北走向的过道,为宅院的东过道。东过道尽头,一处点缀着太湖石及花木的花坛十分显眼。过道西侧开有屏门,里面就是厅房所在的院落。

厅房院内,丁字形甬道起自屏门,通往南、北两幢相对的厅房。甬道的西侧、南侧、北侧都是草坪。西草坪北端栽植着一株紫藤,枝繁叶茂的样子,如蟠龙般苍劲。骑西墙内外搭着一列藤萝架,架上的藤条枝叶遮蔽了半个院子和西墙外的半边过道,花开时节香气袭人。南侧、北侧的草坪内栽种着木瓜、铁脚海棠、月季、芍药等花木。

北厅房为正厅房,规模为三间,潍县传统出厦平房前常见的厦檐、明柱、月台历历在目。左、右明柱上悬挂着竖条式瓦面牌匾,分别书有“霁雪淫庭春风满座”“藤荫半院皓月当空”字样。门、窗都是雕花隔扇款式。正厅房对面的南厅房与之格局相似,只是厦檐狭窄一些。南厅房门楣上悬挂着《藤花仙馆》小匾。

厅房院内没有厢房。西南角开有一处中门,通往西墙外的宅院主过道。中门的院门也是黑漆格调,院门上刻有填石绿漆的对联,内容是“三径花香春把酒,半庭萝月夜谈棋”。另外,北厅房后门外有条夹道,本地俗称夹咕道子。这条夹咕道子西端有一座小门,也与西墙外的宅院主过道相通。

西前院整体上也像是一条过道:东面是大屏门;西端为一处饲养家畜的敞篷,这类敞篷,潍县大户人家一般称马厩或马号;南面为一溜临街南屋,共七间,分别是粮食屋、碾屋、磨房等,南屋的南面就是站在松园子街上看到的大门以西路北的那片房屋;北面的东端为一处坐北朝南的垂花式门楼,其余部分都是院墙。

进入垂花式门楼,为一条南北走向的过道。过道较宽,为整个宅院的主过道。门楼内不远处、主过道路东,即开在厅房院内西南角的中门。中门以北的主过道东侧,即厅房院西墙外的那列藤萝架,藤萝架下为通道。垂花式门楼以北的主过道西侧,也建有一处草坪。草坪内距门楼不远处栽有两棵瓜子黄杨,再向北为一棵杏树,树干直径足有一尺,树冠覆盖着主过道的西南部。这样,主过道的南段就显得优雅宜人。

厅房院内创办益社后来扩为同志画社

郭兰村的祖父郭恩培一生酷爱文物,祖母袁氏擅长国画绘画,精于刺绣。受到家庭的熏陶,郭兰村自幼喜爱美术,四五岁就能够在石板上绘画,画什么像什么。六岁时剪纸成马,受到大人们的称赞。他先后在潍县本地的私塾、养正小学、私立丁氏第一小学就读。高小毕业后,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直至毕业。

下学回潍后,郭兰村与两位同学赫保真、傅葆桎一起结成一个社团,名为益社,共同研习探讨国画创作,并编刊了两期《益社季刊》。有记载说,益社就设在郭兰村松园子街宅院的厅房院落内,三人后来都是潍坊或青岛等地国画界的知名人士。赫保真,字聘卿,对人物、山水、花鸟等方面的国画绘画都擅长,他学习勤奋,作品很多。后来他又学习西方绘画,曾编印《铅笔素描写生范本》,此书曾作为学生们修习西方绘画的课本类读物。他定居青岛,担任师范、中学美术教师。傅葆桎,字柳坪,在花卉方面的国画绘画有技巧和艺术修养。可惜的是,他在很年轻时就去世了,存世的作品不算多。

丁启喆,字东斋,国画效法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字老莲)的风格,也学习明末清初画家恽寿平(字南田)的绘画风格,造诣很深。他工于人物绘画,曾师从本地山水花卉画家刘嘉颖(字实甫)。他一生勤于绘画探讨,作品章法严谨,为当时的绘画界所看重。在他的作品中,工笔绘画占有不小的比例,他曾编绘《老莲汇稿》《北海人范》等画册传世。

郭兰村在潍县丁氏第一小学就读时,丁东斋是国画教员。郭兰村等三人结成益社后,丁东斋对他们说:“古人说益者三友,你们三个人组织这个益社,倒也名副其实,但范围小,没有多大作用,何不扩大组织,邀请全县的美术爱好者,让志同道合的画友共同办社,岂不更好?”

于是,在丁东斋的大力倡导下,就在郭兰村等三人原来益社的基础上,扩大范围,吸收本地国画爱好者参加,1922年成立了同志画社。丁叔言为社长,刘炯为副社长,社址设在了丁叔言家的书斋中。

郭兰村擅长工笔绘画《流民图》描绘难民惨状

加入同志画社后,郭兰村一直孜孜不倦地探讨国画艺术,风格逐渐明晰。作为本地知名画家,他在工笔描绘人物、骏马、花卉、鸟兽等方面都擅长。他的人物绘画,用笔细密盘绕,如春蚕吐丝。人物衣纹具有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的画风神韵,人物形象、神态既有真实感,又有传统高古风格。他善于观察群马动静变化细节,画笔下的骏马,具有宋、元时期书画家赵孟頫(fǔ)的神韵,又借鉴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的风格。

彩色《水浒传人物绣像》《凌烟阁功臣绣像》《西厢记》《女猎图》《昭陵六骏图》《八骏图》等,都是郭兰村的代表作品。抗战期间,山东遭天灾,难民流离失所,沿街乞讨。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创作完成长卷《流民图》,描绘了难民饥寒交迫的惨状,这也是他的代表作品。

从下学后到举家搬离松园子街的宅院前,郭兰村历任潍县郭氏小学(后称郭氏励新小学)教师、日伪办县立东关小学校长、日伪潍县新民教育馆馆长、日伪办县立中学教师等职务。

1928年,他在青岛开设了一个与美术绘画有关的印刷局,名为乐陶美术馆。他与赫保真、葛焕斗等画友的作品曾在该处美术馆石印成画集面世。1931年,乐陶美术馆亏本倒闭。

兄弟合作扎绘创新作品被誉为郭氏风筝

在不断探讨国画艺术的同时,郭兰村也善于在工艺美术设计方面进行探讨。他与自己的二弟郭椒林(名迺馥)经常合作。郭椒林也是郭氏励新小学的教员。郭兰村自己设计风筝,郭椒林扎制。扎制完成后再由郭兰村绘画。兄弟二人都注重在各个环节精益求精,一只只精美的风筝便不断面世。

郭兰村兄弟二人扎绘的风筝,与工笔装饰画相结合。他们还把传统的硬翅风筝改为双翅可以活动的风筝。他们扎绘的小蝴蝶风筝,长12.5厘米,宽6厘米,可装在特制的纸盒里,被视为珍品风筝。他们的风筝作品在当时被誉为郭氏风筝,为城派风筝中的精品,不仅是放飞的娱乐品,又是可供欣赏的艺术品,对风筝艺术水平的整体提高颇有贡献,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们兄弟二人因而同为城派风筝的代表人物。

1941年4月,日伪办潍县县立中学举办《郭兰村创作风筝展览》,展出百余件郭氏风筝,品种俱全。历史故事如“吹箫引凤”“吕布戏貂婢”“水漫金山寺”,鸟禽如鸢、鹰、隼,草虫如蝴蝶、螳螂、蝉、蚱蜢等,造型优美,色彩鲜明,千姿百态,活灵活现。

另外,上世纪三十年代初,郭兰村在城里东门大街(今潍坊市潍城区东风西街)开设“松荫斋”嵌银馆。他自己设计的嵌银作品有山水、人物、花鸟、龙凤等,著名的有《红楼梦》仕女挂屏。七七事变后,他的嵌银作品没有了销路,“松荫斋”也停业了。

主宅正房规模最大东西后院各具特色

郭宅主过道大杏树下的路西为又一处中门。中门院门上一般贴着的对联是:“春风柳带鸣金马,晴雪梅花照玉堂。”

进入中门是主宅院落。主宅院落很大。院落东面除了中门,还有两间厦子当储藏室。院落西面则只有三间当厨房用的厦子。院落南面靠南墙建有一处月台式花坛,高出院落地面好几级台阶。院落北面为整座宅院的主宅正房,为一栋规模五间的拔台式建筑。

这处主宅正房为整座宅院中规模最大、感观最宏伟的建筑物。厦檐、明柱、月台特别醒目。明柱上经常贴着的对联是:“风飘绿柳平台暖,雪点红梅小院春。”月台高出院落地面近一米高,整栋房屋南北进深六米多。偌大的主宅院落无厢房,东西两面低矮的两处厦子衬托得主宅正房特别高大。主宅正房后也有一条夹咕道子,夹咕道子北墙偏西有一处角门,通往西后院。

沿主过道东侧藤萝架下的通道向北到尽头有两间过道屋。东边那间为南北两面都有过道门的通道,南面过道门上通常贴的对联为“燕过重门留好语,莺迁乔木报佳音”。西边那间是盛放米、面的屋子,前后有窗,门却开在东边那间的西山上。米、面屋南面窗下又有一处花坛。花坛内点缀以太湖石、梅、竹等。

出过道屋向北,主过道路东为夹咕道子西端的小门。主过道路西、米面屋后窗北又有一处屏门。屏门内为西后院,西后院内东面和西面各有三间厢房。西后院南墙即主宅正房后的夹咕道子北墙,北墙为这整座宅院的北界墙。

沿主过道向北不远就走到头了。主过道东北角为一处月亮门,门内为东后院。因东后院南北很短,故院内东面为三间面积很小的房屋,西面为月亮门和院墙,南面为当作厨房使用的两间厦子,南面院墙即主厅房后的夹咕道子北墙,北面为三间没有明柱的台屋。

由此可见,东、西后院整体结构上显得简约,却又各具特色。

1948年,郭兰村家卖掉这处房产,举家迁往潍县城里增福堂街(原址位于今潍城区城关街道增福堂社区北部)。

◎相关链接

城派风筝与乡派风筝

历史上的潍县风筝,曾有城派风筝和乡派风筝两个流派。

城派风筝主要产地在潍县城(今属潍城区城关街道辖区)一带,因为有文人和画家参与制作,又称为文人风筝,具有精巧、细致的特点,质量上乘,产销量都不大。

乡派风筝以潍县的杨家埠(今属寒亭区寒亭街道辖区)、南胡住(今属奎文区北海路街道辖区)和三里庄(今属潍城区西关街道辖区)为主要产地,是当地农民的一项季节性创收项目,产销量大,价钱低廉,属于受大众欢迎的普及性作品。另外,为数不少的市民能够自己动手扎制成各类风筝,自己放飞,自娱自乐,其中不乏上乘佳作。

新闻推荐

望留街道“保姆式”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本报讯(王帅)潍城区望留街道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服务企业发展工作部署要求,主动对接市区级服务专...

潍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潍坊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