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村的新生活
□潍报全媒体记者李国栋文/图
一场润物无声的绵绵春雨沁人心田,像甘露浸入心底,润泽着万物。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峡山湖东岸的郑公街道西山甫村,白墙红瓦,屋舍俨然,平整宽广而整洁的村道,美丽别致的农家小院与村西头鳞次栉比的现代农业大棚交相辉映,在春雨的滋润下生机盎然,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鲜亮灵动的美丽画卷之中。
西山甫村是一个典型的库区移民村,在5年前,该村还是省级贫困村。短短数年,西山甫村何以蝶变?
晌午一过,记者在村头遇见了拿着农具正要去大棚的村民宿瑞贞,“现在俺家的地里也不忙,俺可不能在家闲着,到园区干活去。”在村西头的西山甫乡村旅游项目种了三年大棚的宿瑞贞明显尝到了峡山区扶贫项目的甜头。
记者跟随宿瑞贞来到了西山甫乡村旅游项目,这里是2017年峡山区为村里建立的扶贫项目,由专业合作社管理,村民农闲时可以在项目上打工,每人每月差不多有3000元收入。
“以前家里种的4亩地,我跟我丈夫起早贪黑的一年到头也就能收入5000元左右,那日子是真不好过啊!”回忆起过去宿瑞贞一脸愁容,“为了养家糊口,俺丈夫不得不去外地工厂打工,一年下来聚少离多,也没攒下多少钱。”
2017年以来,郑公街道先后争取上级资金150万元,为西山甫村建设扶贫项目三个,全力帮扶村庄脱贫。
通过流转土地,建设乡村旅游、阳光大棚等项目带动当地村民增收再就业。2020年又争取扶贫资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目前,西山甫村共有扶贫项目五个,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1万余元,主要用于帮扶本村贫困户和用于村内公益事业。
“村里脱了贫,就得想想村民们如何致富。接下来,西山甫村将通过合作社,培育一批党员致富带头人,开展产业、就业技能培训,在现有的生态园基础上,推广形成有规模的农旅结合产业,鼓励引导村民加入。”山甫社区书记宿增田说。
谈及未来,宿增田还打算将村子打造成绿色康养村,发展旅游观光、旅游采摘、家庭农家乐、民宿。宿增田说,他希望更多人过来,感受移民村的新生活。
沿环库路一路向西
驾车20分钟,记者来到峡山区王家庄街道大圈村,在村道两侧只见粉红的晚霞映衬着一片猕猴桃园,刚冒新芽的猕猴桃树挂着晶莹的雨珠,在静静地享受着春雨的滋润……
大圈村位于峡山水库入河口,曾是一个省级贫困村,是整体库区移民村。就在短短几年间,大圈村便蹚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实现了整村脱贫。
近年来,在潍坊市发改委的对口帮扶下,大圈村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葡萄等水果产业,成立了果蔬农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发动群众流转土地,种植13.3公顷猕猴桃,6.67公顷葡萄,村南果树种植集中区成为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家乐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农场,逐步走出一条以猕猴桃、葡萄等乡村林果种植业为依托,辅以休闲旅游采摘,从少数富到群体富、再到全村富的路子,逐渐打响了“水果村”的品牌。
2020年,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0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顺利实现脱贫。
“我们统一提供猕猴桃的种植技术,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注册了‘大圈猕猴桃’商标。”在驻村第一书记牛伟国看来,打响品牌才会更有价格优势,现在大圈村的猕猴桃产业园发展初成规模,去年9月份村里搞了猕猴桃采摘节,制作了抖音和电商销售网站。优质好吃的碧玉猕猴桃,在采摘节当天就销售一空,不少客户还纷纷预定了今年的猕猴桃,大大增加了大圈村猕猴桃的名气。
“以前种地不挣钱,越干越没劲,想致富没门路。”40岁的脱贫户李守彪从2019年开始跟村民们一起种植品牌猕猴桃。“从没有像现在这么幸福过!今年的猕猴桃就算人为疏果最低亩产值也得1万余元,0.2公顷猕猴桃加上我在厂里每月7000余元的收入,这日子越过越有劲了。”
如今的大圈村道路美化绿化全覆盖,还改造了路灯,新建了公厕。村内的水渠和垃圾获得清理后,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获得进一步提高。村间两侧,红瓦白墙与村舍院落相映成趣,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尽收眼底。
“峡山区移民村有229个,现有移民62733人,其中贫困移民1146名,均已全部脱贫。”峡山区扶贫办副主任李志鹏介绍,2016年来,峡山区通过建设产业扶贫项目实现造血扶贫,调动行业资源落实扶贫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特困群体救助的方式,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成效,贫困村实现了“五通十有”,贫困户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针对移民贫困户,投入移民扶贫项目资金3600多万元,移民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平均增收1000元以上,强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本报讯(潍报全媒体记者赵春晖)4月7日,记者了解到,为做好今年城区防汛准备,潍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辖区内开展大规...
潍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潍坊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