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百种农具模型 建起“博物馆” 刘庭瑞用一双巧手再现农村生活场景,展示农耕文明

潍坊晚报 2021-03-17 08:59 大字

奎文区晨晟世纪城小区东区80岁的刘庭瑞老人心灵手巧,闲暇之余,用泥巴、木枝、纸壳等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袖珍农具,并还原了小时候农村的生活场景。3月16日,记者来到刘庭瑞家中看到,他家一间卧室内摆满耙子、锄头、簸箕等袖珍农具,足有上百种,这间卧室变身为“老潍县历史博物馆”。

□文/图潍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梅

自制农具模型等

再现农村生活场景

刘庭瑞老人虽说已经80岁高龄,但精神矍铄,性格爽朗,说起话来满脸带笑。记者在他家南侧一间卧室内看到,这个面积二十多平方米的房间内放着一个展示架,上面摆满各种袖珍农具,足有上百种,大部分只有巴掌大小。“这是耧,播种用的。这是簸箕,簸粮用的。这是木锨,收获小麦后,扬场用的……”老人向记者一一介绍道。由于记者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对大部分农具并不陌生,眼前的这些袖珍农具制作得非常逼真。

除农具外,展示架上还摆放着农民耕地播种时的场景模型,一人在前牵牛,牛身上套着播种用的耧,后面一个人负责将耧扶稳……十分生动形象;在农闲生活的场景模型中,有妇女擀饼、用鏊子烙饼的场景,有男子站在井沿上弯腰拔水、用扁担挑水的场景,还有毛驴拉碾等场景。除此之外,还有人力拉车等社会杂事场景以及爬屋建房场景、喂养家畜场景等。

“这间卧室现在是‘老潍县历史博物馆’,这些都是我自己制作的,再现了我小时候的生活情景。”刘庭瑞自豪地说。

制作时十分投入

老人经常忘记吃饭

据了解,刘庭瑞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放学之后经常干农活。14岁辍学后,他专心在家务农。“那时村里种玉米、麦子,还种地瓜、黄烟,每天干农活非常累。”刘庭瑞说,正因为有干农活的经历,所以他对各种农具记忆深刻。

刘庭瑞31岁那年来到一家企业工作,负责销售,一干就是20年。51岁退休后,他回到村里继续工作,管理村里的企业,直到70岁才真正闲下来。

刘庭瑞闲下来之后突然感觉无所适从,不知该干些什么。后来,他注意到,随着时代进步,农业种植实现机械化,老式农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于是萌生了还原老式农具的想法。说干就干,他找来了树枝、铁皮等材料,开始了制作。“刚开始时经验不足,制作一把铁镢头就用了几天时间。”刘庭瑞说,在积累一定经验后,制作速度有了明显提高,现在他制作一把铁镢头两天就能搞定,复杂一些的耧则需要四五天时间。他制作农具模型时十分投入,经常忘记吃饭。

这些农具模型看似简单,但要制作得逼真并不是一件易事。老人说,像碾粮食用的“石碾”,没法用石头制作,但需要有石头的质感。他找来了水泥,用水和得软硬合适后,在上面刻上类似石头的花纹,整个制作过程非常烦琐。

“我纯属自娱自乐,一边琢磨,一边制作。现在每天走进‘老潍县历史博物馆’欣赏一番,成就感满满,非常开心。”刘庭瑞说,他做这些除了打发闲暇时光外,也是希望人们能够忆苦思甜,再忆农耕文明。

新闻推荐

人间至孝最无声

□潍报全媒体记者王聪聪通讯员王丽吴秀兰是潍坊经济区张氏街道东贾庄二村村民,作为一名普通的...

潍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潍坊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