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供给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潍坊日报 2021-01-18 08:21 大字

孙建松李建芳

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也是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源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指出,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在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节点,要以高质量供给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为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自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五中全会既提出“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目标任务,又明确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要求,对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是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战略任务,为文化发展凝魂定向。二是坚持文以载道、弘道兴文,繁荣有理想的文化事业、壮大有灵魂的文化产业,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书香潍坊”,涵养价值共识,在全市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三要实施文化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充分挖掘潍坊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出更多符合新时代气质、体现潍坊精神的文艺精品。

紧紧扣住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根本目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快速增长,高品质、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衡量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尺度。2020年潍坊市推出四届“文化与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定时发放消费券,撬动文化消费大市场;策划了“夜享风筝都”夜经济品牌,全市各县市区和功能区分别打造各具特色的商业街,较好满足了群众吃、喝、玩、乐、购的休闲娱乐需求,提振了文化企业发展信心,老百姓又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充分说明,文化事业发展不仅要追求效率导向,更要重视人民需求导向。今后发展中,一要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优质精神食粮、文化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二要把文化惠民与消费扩容提质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全面促进消费,提升传统消费,培育特色消费,优化消费环境,进一步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继续通过政府引导,带动企业让利提质,精准营销,充分激活文化消费潜力。三是扩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免费”清单。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等设施覆盖率和利用率,扩大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公共文化服务在农村的覆盖范围,为农民提供更多免费公共文化服务。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主题。近年来,潍坊市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双十工程”,文旅产业发展优势与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下一步,一是持续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加快市博物馆、市文化馆、市美术馆、市非遗展馆、市档案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提升、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形成覆盖全市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二是打造有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通过改造嫁接、“双招双引”等方式,加快杨家埠文化创意小镇、红高粱特色小镇、竹山生态谷、雪松恐龙探索王国、胡林古乡村旅游综合体等龙头项目建设进度,推动文化旅游业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并重转变,培育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做大书画艺术品、手工艺品等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全面转型升级。三是促进文化与其他产业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更加关注文化维度、激活文化元素、做足文化文章、用好文化力量,推动文化与旅游、教育等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

有效激活改革创新这一根本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市敢为人先,连续多年成功举办的世界风筝会、中国画节和文展会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积淀了厚实的品牌效应,成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平台和支撑。文化发展的本质是创新,前途在创意。一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前提下,切实把“沉睡”的文化资源挖掘好、利用好、发展好,加快把文化资源厚度转化为产业发展高度。二要坚持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文化产业上的应用,积极推进“文化+”“设计+”等新业态、新模式。三要激活文化创造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保护版权和原创,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文化人才,破除制约文化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全市文化创造活力充分涌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作者单位:寒亭区委党校)

新闻推荐

山东省首家“光明中心”项目落户潍医附院

本报讯(潍报全媒体记者王路欣)1月17日,记者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了解到,山东省首家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

潍坊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潍坊,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