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稳向好 积极促变

潍坊日报 2020-08-13 08:48 大字

□本报记者王瑗

通讯员刘轶孙玲

201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突破50%,成为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然而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服务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如何化危为机,推动2020年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日前,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上半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381.85亿元,同比下降0.6%,比一季度回升4.7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比一季度提高7.4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4.2%,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8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1%。

这一组数字意味着全市服务业发展态势回稳向好。

奋力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1%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细化落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着力抓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项目建设、动能培育等关键环节,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服务业呈现重点行业快速恢复、消费经济持续回升、服务业新动能加速成长等三大特点。

重点行业快速恢复。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完成水上货运量2005万吨,同比增长15.6%;完成航空运输货运量1.49万吨,同比增长98.25%。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增长13.1%、12.2%。信息传输、软件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逆势上扬,增加值同比增长17.3%,全市规模以上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达到34家,获得软件著作权700多项,拥有省级软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家、省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1家。科研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潍坊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助共用网”入网会员近2000家,涉及了食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多个行业科学仪器。服务外包运行平稳,全市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17950万美元,同比增长16.3%。

消费经济持续回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9.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0.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9个百分点,特别是升级类商品销售实现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类、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78.6%、12.5%。开展各类促销活动,分两期发放消费券129万张,直接拉动消费1亿元以上。出台了《潍坊市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夜间经济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形成了中心城区8大商圈、15条特色街区的热点区域。

服务业新动能加速成长。线上营销、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反映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上网用户达到1089.6万户,同比增长2.9%。反映线上消费情况的快递业务量达到15342.7万件,同比增长34%。“物联潍坊”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了10余类物联网应用,AI物联网产业园入驻企业达到17家。市级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市电子健康卡及诊疗服务平台和区域医学影像云平台建成投用,全市互联网医院达到16家。街景科技、全影网、U饭云餐等一批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加速崛起,发展势头良好。

发展短板待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亟待“挖潜”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在潍坊服务业复工复产按下“重启键”后,全市服务业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提升化危为机能力,奋力实现潍坊市服务业发展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受疫情冲击下居民担忧情绪影响,服务业市场恢复较工业、农业滞后,此外,还有发展层次不高、消费复苏步伐放缓和专业人才匮乏等“短板”不容忽视,这些现实和客观因素制约和影响了潍坊市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疫情冲击严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服务业企业面临物流不畅、用工招聘困难、经营成本大幅增加、业务订单大量减少等诸多困难,对企业正常生产运营构成了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

发展层次不高。潍坊市传统服务业比重较高,现代服务业规模偏小,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引领型企业,缺少具有较大带动力和辐射力的龙头项目。

消费复苏步伐放缓。在4、5月份消费市场恢复性反弹回补后,处于相对平稳期,扩消费难度增大,上半年全市10家重点商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8.7%,仅比1-5月份提高1.9个百分点。

专业人才匮乏。中高端服务业人才普遍稀缺,特别是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等知识密集型专业人才匮乏,不能满足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需要。

以当下大家最关注的夜经济来说,一是夜间经济发展缺乏整体规划。针对夜间消费场所布局、设施建设、业态分布、品牌打造等的规划欠缺,现有夜经济一定程度上带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呈现出散、杂、小、乱的特点,不利于品质提升和长远发展。二是夜间经济业态单一。夜间经济是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除了传统的购物、餐饮、娱乐外,还有夜景观光、街区夜游、景区夜游、夜市夜宵、夜间演艺、夜间节事、夜间文化活动等外延。目前,潍坊市夜间消费业态仍以餐饮、购物为主,文化、旅游、体育等业态偏少,导致夜间经济规模小,无法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形成不了聚集效应,夜间经济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比如,十笏园、博物馆等文旅场所夜间不开放,不能完全满足市民夜间消费需求。

另外,目前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无法满足夜间经济发展的要求,缺乏标志性、高品质的“夜景观”,缺乏高端品牌和“网红品牌”入驻,夜经济的规模集聚和特色品牌效应不明显,对本地市民和外来消费者吸引力不强……我们看到,夜间消费支撑力不足,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不完善,发展层次不高,缺乏专业运营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夜经济的发展。

发展短板就是发展潜力,潍坊市服务业在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中着力补上发展短板,将会实现服务业企业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科学应变积极促变——在变局中开启服务业发展新局

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潍坊市服务业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如何通过补短板、锻长板,走向高质量发展?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虽受疫情影响,但是,立足于千方百计抓“六稳”促“六保”,潍坊市把握服务业发展大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促变,既积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各类市场主体增强信心,又积极谋划启动一批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大项目和好项目,通过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变局中开新局,加快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抓好市场主体培育。加快推动服务业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实施办法落地,做好精准对接服务,重点培育市场发展潜力大的小微服务业企业,力争年内新纳入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60家以上、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200家以上。继续实施服务业龙头企业群、“隐形冠军”企业群发展计划,选取骨干企业逐一量身制定“一企一策”扶持政策,推动企业专业化、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经营。

抓好消费市场拓展。完善夜间经济发展规划,提升十里春风商业街等特色街区,打造白浪河中央休闲区等新地标,点亮夜间经济。创新谷德广场、万达广场、世纪泰华等购物中心及周边的业态模式和消费场景,积极引进知名商业品牌,大力发展“首店经济”。推动中百佳乐家、全福元等传统零售和渠道电商整合资源,线上建设网上超市,线下发展无人超市等智慧零售终端。鼓励支持交运优选、地主网等本地电商与拼多多、淘宝网等知名电商平台深度融合,开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线上营销新业态。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全力推进178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缩短审批办理时限,强化项目建设过程控制,跟踪解决项目难题,不断加快潍坊市云计算中心、浪潮大数据双创基地、中国邮政集团潍坊邮件处理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围绕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科技服务、数字信息等服务业领域,深入谋划一批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十四五”重大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通过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服务业专业人才、服务业引导资金、服务业特色小镇、服务业集聚区等各类渠道,对服务业重点项目和企业予以资源倾斜。

抓好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深入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后服务业结构重组、产业形态新生等趋势,全面实施“新基建+服务业”,围绕“智慧生活、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文娱”等4个重点领域,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积极培育在线诊疗、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培训、在线文娱等新兴业态,打造覆盖城乡的数字生活体系。

立足潍坊市制造业产业优势,打造“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工业大数据服务体系,通过标准化引领、产业数字化、产业能力汇集、产业服务能力开放,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化与聚量集团、华为公司等企业合作,着力发展智慧物流、外包服务、创意设计、互联网金融等新型服务业。

新闻推荐

潍坊高新区严肃纠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 紧盯关键群体 重心下移力量下沉

□本报记者张蓓本报通讯员张星“这是一起基层党员干部腐败典型案例,全体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必须引以为戒,警钟...

潍坊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潍坊,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