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 开放 开辟

潍坊日报 2020-07-05 09:32 大字

□本报记者马林峰

通讯员韩云超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在潍城经济开发区,发展的浪潮蓬勃着生机,集聚着动能,孕育着机遇。它是正在形成的三个千亿级产业园区,产业高地与人才洼地激荡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聚变;它是正在崛起的城市新中心,生活品质与城市颜值不断刷新着宜居宜业宜商的幸福指数。

开发、开放、开辟商务商业、现代物流、智能制造,聚焦十强产业,加速产城融合,潍城经济开发区新一轮快速发展正塑优成势,蓄力而起。

科技引领的城市“芯”中心

半导体激光产业园是潍城区委、区政府打造的“十大园区”之一。以“五大中心建设”(研发中心、生产制造中心、加工配套中心、商务办公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规划布局,以光电芯片研究院为科技引领,着力建设千亿级园区,城市“芯”中心整装待发。

总投资3.5亿元的科创园孵化中心即将建成,总投资2.5亿元的齐越慧谷制造中心落地开工,国建高创加工中心全面升级改造。从北京航空大学到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从富锐光学高精准传感器到天津大功率激光器芯片,高端半导体实验室、国家级科研团队,行业龙头企业,正在这片沃土扎根萌动。集成电路、光学电子、智能终端,高技术产业链条发展,将强力打造起中国半导体领域的新标杆。

魅力绽放的物流小镇

车辆穿梭,机器轰鸣,一派项目建设的繁忙景象。

随着总投资31亿元的普洛斯、邮政、传化、泓德等国内外高端物流项目落户建设,一座座现代物流园勾勒出一幅现代物流小镇的宏伟画卷。

立足当前,开拓未来。今年以来,潍城经济开发区发挥鲁东半岛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推动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整合15家大型物流园区,185家物流企业,搭建现代智慧物流服务平台,组建产业联盟,探索“多式联运”,初步形成快递快运、物流配送、商贸物流三大产业链条,实现年内吞吐货物量达到百亿吨,年产值达到1200亿元,带动商业、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兴起,拉动就业1.2万余人。一个覆盖山东,辐射全国的现代物流中心振翅腾飞。

链条发展的智能制造园区

坚持区域合作,协同发展,潍城经济开发区与乐埠山骨干企业强强联合,着力打造以总投资6亿元的智迈德、德士机器人、一立科技东擎机械等为龙头的智能机器制造产业链;以总投资12亿元的鲁中农机、中远重工等为重点的农机智能装备产业链;以总投资7亿元的朝日光伏、东方钢管等项目为带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加大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航天精密制造等研发生产力度,奥朗机械、凯尔通、和进机械、泰航机械、科达电子等12家工业续建项目全面开工,海恩德、科达环保设备等总投资8亿元的4个签约落地项目蓄势待发,一座千亿级智能装备产业园区正在轰鸣,一个潍城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已经启动。

品质宜居的城市新圈

“功能完善、品质一流、城乡融合”,城市建设大提升,城市配套大完善,城市绿化大改造。

今年以来,潍城经济开发区深入开展城市建设年,完善公共设施配套,辖区道路、管网全改造,美化、绿化、亮化全提升,实现全域绿色化、景区化。

加快金大地特色商业街、豪德商务大厦等高品质城市综合体建设,建设一批商业街、步行街,提升大于河两岸湿地,搭建政府驻地中心商业商务产业带;以考东、考西、焦家为重点的卧龙片区和以中核置业为龙头的殷大片区开发为中心,加快新城旧村改造和城市综合体建设,融合现代化简约和传统古典风格,打造高端品质楼宇,形成“青岛印象”“中国风”等靓丽名片。一座西部新城呈现魅力风姿。

一个个项目是催人奋进的战鼓,一排排厂房是动能转换的引擎,一处处景观是城市品质的名片。今年以来,潍城经济开发区招商项目省外到位资金18.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规上企业生产总值达14.1亿元,31个新建续建项目全部开工,均创历年新高。

持续开发,深度开放,创新开辟,走进潍城经济开发区,一路创业,愈发精彩。

新闻推荐

选择题咋得高分 听听窍门

在高考题型中,选择题不像论述题等主观题那样不会做就眼睁睁得不到分。如何在选择题上拿高分?7月3日,本报邀请用四年...

潍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潍坊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