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菜种“床”上,一年收获16茬 该技术突破了种植上的地域、空间限制,大大提高了亩产值农村大众报记者任治安通讯员刘华强张停停

农村大众报 2020-06-23 14:12 大字

刘向东是潍坊市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总经理,有机种植一直是他的不变追求。“别人搞的,我们就不搞了,我们要探索农业的新东西,要搞有机种植革命。”刘向东说。

在潍坊市坊子区坊安街道洼里村,有个占地8.46亩的玉泉洼精准农业示范温室,与以往蔬菜种植不同,这里的蔬菜竟然长在了一张张床上。

这种床长23米、宽1.8米,上面铺了厚厚一层“黑色土壤”。“可别小看这张床,这是我们利用3年时间研发成功的‘智能种植床’,一年可以种菜16茬,亩产值达100多万元。”刘向东向记者介绍。

智能种植床分上下两层,上层铺着厚厚的一层黑色基质,床下的箱体中间是夹层,夹层底下有流动空气,加上水墙和空调,为作物提供18℃-25℃的恒温生长环境。

有机种植的秘密就在这些黑色的基质中。基质是在密封条件下把泥炭土、玉米秸秆加生物菌种揉丝发酵研制成的,为蔬菜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同时,该模式采用物联网设备配合人工,能很好地控制作物生长时间和产量,实现精准生产。

“你看这些收割完的菜根和碎菜叶,我们把它收集起来,加入菌种腐熟后,再加入酵素菌和活性菌做成有机肥,放到床上继续使用。”刘向东指着一个刚收获完的油菜种植床说,床上的黑色基质可以循环利用20年,实现了生态经济种植。

刘向东告诉记者,10年前,他回到洼里村搞起有机种植,从温室大棚有机种植起步,建设沼气池和有机肥厂,引进新西兰奶牛搞生态养殖,每一步都坚持走“有机”路子。

在有机种植过程中,刘向东发现有机种植从管理到生产再到认证,最少需要2-3年的转换期,并且产量低,种植条件要求高,种出的有机菜成本高、价格也就高。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缩短时间,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刘向东一直在摸索。

向科技要答案。近年来,玉泉洼联合社在坊子区的支持和帮助下,去多地“取经”,广泛吸取先进种植经验和技术,与以色列LR集团、中国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专家科研团队等进行技术合作,学习应用以色列节水灌溉技术、立体栽培技术、美国戴维斯大学活性菌种技术、中国农科院有机菌肥技术,经过不断地试验和改进,终于完成了智能床核心技术研发,在床上种出了有机蔬菜。

“智能种植床技术现在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技术规范,我们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刘向东介绍,目前这种技术还输出到哈尔滨、无锡、井冈山等地,已初见成效。

今年,已经掌握技术规范的玉泉洼联合社又搞起了立体化种植。他们与上海赋民农业、东方大农业合作,正在建设一个投资3200万元、占地20亩的智能化温室大棚,棚内搭建10层智能种植床,并配备自动化播种、自动化立体育苗、自动化移栽、自动化生长设备。结合玉泉洼的智能种植床技术、基质栽培技术、有机种植技术,种植食用菌和有机叶菜,实现了种植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和品质化。

刘向东介绍,种植技术的创新,使种植模式突破了地域、空间限制,无论是山地丘陵、盐碱地带,还是沙漠、海岛,甚至是空中菜园,都可以采用该模式。近期,他们又也将目光瞄向了新的领域:家庭种植。

“看,这是我们7月即将进入市场的盆栽蔬菜,阳台、阁楼、小院等都可以种植,用户在家就能全年吃上有机菜。”刘向东指着一盆盆长势旺盛的盆栽蔬菜说。

“玉泉洼首创的这种智能床种植模式,突破了种植上的地域、空间限制,是种植模式的变革性改变。”对于这项创新,青岛农业大学教授王振兴曾给予高度评价。

新闻推荐

北苑街道推进液化气安全管理

本报讯(记者何赛)在推进液化气安全管理工作中,奎文区北苑街道坚持以民为本,安全至上,注重问题导向,倾听商户和居民...

潍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潍坊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