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宅家 注意娃的情绪
儿童是应激事件的脆弱人群,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及时普及儿童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大多数孩子都一直宅在家里,好动的孩子此时可能会出现心理波动,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助理、主治医师田秀丽介绍,学龄前儿童的心理问题更多表现为生理和心理行为的改变。如果居家期间不方便外出玩耍,和小朋友互动减少,家长也没有为儿童安排丰富的游戏活动等,儿童可能会出现烦躁、过度哭闹等行为表现。
“这个年龄期的儿童特别是对家人的情绪感受更敏感,如果在此期间其感觉到成人的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也会对自身情绪产生影响。但由于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表达或控制情绪,容易出现情绪冲动或发脾气等行为,还可能出现睡眠问题、过分依恋父母等。由于身体活动减少、生活不规律,还可能导致出现食欲差、饮食习惯不良等问题。”田秀丽表示,学龄前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建议以游戏或读绘本等方式告知儿童发生的疫情,应该注意什么,为什么不能出门,为什么要戴口罩等等。另外,作为父母,不要把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父母可以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制作玩具,进行亲子游戏;安排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在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正确回应。通过这些方法和孩子建立稳定良好的依恋关系。”田秀丽说。
长时间宅在家里,学龄前儿童除了心理容易变化外,情绪也容易波动。一般低年级的儿童情绪波动较大,随着认知和情绪调控能力的增强,情绪反应强度降低,冲动行为减少,并逐渐学会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感受,和其他人分享。
田秀丽说,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学龄期儿童脱离预期的学校生活,脱离同伴,“宅”家上课,可能会出现:反复询问疫情相关的信息,过分紧张、害怕,担忧因延期开学,造成学习上的延误;和同龄儿童的互动减少,沉迷于电子产品;白天运动量减少,可能会出现入睡困难,生活不规律现象;网络授课由于个体注意力、自控能力差异,在线教育的效果差异较大等。
对此,田秀丽告诉记者,学龄期儿童面对电视和网络的疫情报道,家长需采用科普语言进行讲解,让他能理解,能适应并宅在家里;尽可能保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建立常规作息学习时间表,即使在家上网课,起床后也要换掉睡衣,按平时上学时的要求着装,有助于孩子保持生活、学习状态的稳定性;可以与子女协商,规定电话手表或社交媒体的有限使用,鼓励孩子多与朋友和同学保持联系,合理控制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尽量避免独自长时间玩游戏和看电视;对于有升学压力的孩子要加强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担心和困难,鼓励孩子通过克服困难得到成长。
记者邓永杰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聪聪通讯员单子懿由守昌,一位合格的现代农业青年带头人,现担任潍坊郭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
潍坊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潍坊,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