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 筝舞翩然

西安日报 2020-03-07 05:04 大字

○靳亚娟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暖阳高照,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又是一年放风筝的美好时光。

新冠肺炎疫情还没结束,出外的行人也不多,不过往年的此时,公园里、广场上,包括郊区的田野都游人如织、喧哗热闹,人们或踏青赏花或饱览春光,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几只五颜六色的风筝展翅翱翔在蓝蓝的天空中。在微风的吹拂下,它们轻轻起舞、曼妙多姿,把天空点缀得绚丽又生动。

风筝源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相传“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南北朝时期,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隋唐时期,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了人们喜爱的户外运动。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在漫长历史中,风筝被寄予各种吉祥寓意,如“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鸟朝凤”“连年有鱼”等。风筝的图案也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人物、走兽、花鸟等形象和文字无所不有,各种民间俗语及神话故事也成民间风筝艺人的题材,无不传递着人们的美好祝愿和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

风筝在唐代已入诗,宋代入画,元代入戏,明清时代进入小说。传统的诗词、绘画、戏剧、小说中都有关于风筝的文艺表现形式。文人墨客借助多种表现方式写风筝、画风筝、放风筝,通过风筝来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描写人间的聚散离合。

清代高鼎的《村居》大家都耳熟能详,后两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的纸鸢就是风筝。在春意盎然的田野里,一群活泼可爱的孩童在放风筝,他们欢歌笑语、谈笑风生,一幅春光明媚、色彩缤纷的“乐春图”跃然纸上。郑板桥在《怀潍县》中写道“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描写了当时人们放风筝的情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怀潍县》中的潍县即现在的潍坊,又称鸢都,这里制作风筝的历史十分悠久,且造型优美,潍坊也因此与北京、南通、天津合称中国四大“风筝之都”。

放风筝乐趣多多,是老少皆宜的趣味活动,不仅可以亲近大自然,同时也能锻炼身体、活动筋骨。在放风筝中身体各部位协调统一、共同合作,一只只风筝才能顺利地升起来。当风筝上升、倾斜、盘旋的时候,需要进行奔跑、拉线、放线等多种肢体活动,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极目远眺半空中的风筝,眼睛会随着风筝不断转移,消除了眼部疲劳,起到了改善视力的作用。放风筝,拥抱自然、陶冶情操,何乐而不为呢?

和煦的春风下,明媚的春光里,风筝多彩靓丽的身姿使春意更浓。待到疫情防控大获全胜时,相信我们定会欣喜地看到,朵朵白云漂浮着的蓝蓝天空中,有一只只风筝在翩翩起舞。

新闻推荐

城区公交线路今起再恢复两条

本报讯3月4日,记者从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获悉,为满足复工复产需求,服务群众出行,3月6日,潍坊公交将恢复52路、57路运...

潍坊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