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潍坊日报 2020-02-17 10:01 大字

□本报记者刘晓杰

厚重的防护服、双层手套、N95口罩和防护面罩……每天都有这么一群人“全副武装”走进市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用担当,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他们用严谨,保证着每一份样本检测结果的准确;他们用敬业,守护着全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们,就是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团队。

“现在实验室实行24小时工作制,12名检测人员分为三个小组,每组4人轮流上岗,病例随时送来,随时检测。”市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负责人、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刘德辉向记者介绍。目前,该实验室承担着潍坊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患者病例样本的检测,是一家安全级别很高的P2实验室。“所有空气进去后不经过处理是不会放出来的。”刘德辉说。

1月22日晚上9点,刘德辉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有一例疑似病例样本,正在送来的路上。接到通知后,他们最初的5个人火速赶到了实验室。“谁上?”“我上!”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从当晚10点多接到样本进入实验室,到第二天凌晨3点,他们在三级防护装备之下,早已热得从头湿到脚,闷得喘不过气来,但就在出结果的那一刻,他们被惊出了一身冷汗。“S”型曲线,这是阳性的标志。根据当时的规定,首例阳性样本要送省级复核。当天凌晨,他们带着样本奔赴省城。1月23日下午3点,实验室又接到了第2例疑似病例样本。疫情就是险情。大家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陆续有9名检验人员主动请战。

疫情就是命令。为了完成好检测任务,市疾控中心成立了应急检测组。这支由刘德辉担任调度,博士聂清任指导,共14个人、平均年龄34岁的年轻队伍,硬是在一线检测岗位上通宵达旦连轴转。

实验室是外来人员的“禁区”。“进入实验室后,需要进行三级个人保护。实验室里保持着25℃的恒温,穿上三层隔离服后,里面的温度可想而知。由于密不透气,身体的热量散发不出去,进入实验室十几分钟后,他们很快就会感到闷热。”刘德辉介绍。

核酸提取是整个检测过程中最关键、最危险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检测人员与病毒靠得最近,而且次数最多。在打开样本时会震荡,形成气溶胶。如果样本包含病毒,这些气溶胶可能包含病毒颗粒,直接通过呼吸道吸入而感染人,或附着在衣物、皮肤上,最终进入呼吸道。如果防控措施不到位,检测中可能会扩大污染范围。操作不规范的话,气溶胶也可能污染别的样本甚至实验室,导致假阳性结果的产生。这样在特殊环境里,连续四五个小时的工作,对检测人员的体力有着很大考验。检测人员连轴转,难免会疲劳,抵抗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检测人员没有一个人抱怨。检测样本中,时刻有危险,他们会认真再认真、仔细再仔细。

为了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坚守着,默默奉献着。1月23日,聂清原本在老家照顾患病的父亲,疫情发生后,她连夜赶回潍坊,和同事们迅速展开工作。在此后时间里,她只回过潍坊的家两次,而且时间非常短。大部分队员的孩子还小,但随叫随到。大家累了就在办公室睡一会儿。

“连续几天没回家了。昨天和孩子通电话的那一刻,没忍住掉泪了,然后我匆匆挂了电话。”孩子才2岁的检测员田蒙蒙告诉记者,这个时候,检测人员不适合有情绪波动。因为他们在检测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不仅时刻与危险相伴,稍有不慎还会影响检测结果,这容不得一点马虎。

“疫情面前,我们就是战士!”90后检测员康凯是这支检测队伍里年龄最小的成员,他告诉记者,他每天最舒服的一刻,就是“脱下防护服、走出实验室,深深呼吸一口新鲜空气。”

在疫情面前,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团队的每一个人,用实际行动扛起“为人民群众筑起疫情防控安全线”的使命担当。

新闻推荐

奎文区严实举措促进企业复工复产

本报讯(记者何赛通讯员丁丽丽)自企业开始复工以来,奎文区通过严格如实报告、严格物资储备、严格消毒消杀等企业...

潍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潍坊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