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中体验 在实践中成长
◎刘欣
劳动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春种秋收是劳动,洗衣做饭是劳动,打扫卫生是劳动,整理房间也是劳动。这些都是维持我们生活正常运转的基本技能,每一个人都要掌握才行。然而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很多孩子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想的影响下,被父母保姆式照顾,导致严重缺乏劳动意识和生活能力。
基于此类现象,作为一名校长,我深刻反思我们当下的教育现状。在2001年,教育部印发《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其中将综合实践课程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而劳动课程是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学习领域,它是以学生获得各种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提升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操作性、探究性为主要特征的一门实践活动课程。基于此背景,我们学校借助校长治校育人能力提升这个平台,结合学校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学校劳动课程的开设,让每一个孩子通过校内外劳动课程获得直接的劳动体验,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生活能力。
职业体验,感受劳动之艰
我一直坚信“深刻的教育来自深刻的体验。”一个没有真正体验过劳动的人,就很难尊重劳动者,也很难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在他们踏入社会以后,就会不尊重劳动,好逸恶劳,既想拿高薪,又不想付出劳动,最后必然会一事无成。
我们学校为了增强孩子的劳动体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设立了保安、保洁、餐厅帮厨、图书馆管理员、咖啡厅接待、值日校长等不同的职业体验平台。全校统筹安排,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各年级具体安排课时,培训首席导师,组织对班内孩子进行培训,按照职业体验分工划分岗位。各个岗位的责任人创新设计相关劳动体验内容,培训职业导师做好孩子安全、劳动强度等方面预案,让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进行劳动体验。课程结束后,由各岗位责任人为孩子颁发课程结业证书,并计算相应学分。通过劳动课程的开设,一方面让孩子在体验中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激发劳动热情,体会劳动艰辛,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理解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进城下乡,品味生活之味
除了在校园里开展职业体验劳动课程,我们还利用暑假,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孩子开展“进城下乡”社会实践劳动课程,让不同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互换身份,让城里的孩子到农村去,体验农田劳动,感受农村生活。让农村的孩子到城里去,体验城里不同劳动岗位的酸甜苦辣。孩子暑假返校后,班级统一组织暑假劳动体验交流分享,评选优秀个人,计算相应学分。
对于这样的劳动课程,一开始,有些家长并没有放在心里,很多家长可能一直思考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成功,却忽略了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拥有生活能力,让孩子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劳动意识、生活能力会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和生活品质。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进来,为孩子联系劳动岗位和场所,为孩子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孩子的劳动意识和生活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孩子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远远不可能满足他作为一个完整社会人的需要,只有让孩子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感受,才能让他真正适应并融入这个社会,才会有精彩的人生。
当家做主,承担家庭责任
现在的家庭大多一、两个孩子,父母大多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无微不至”的呵护下培养出了一大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自私、任性、不懂得感恩成为一部分孩子的标签。这种现象的根源就是教育的缺失和父母的溺爱。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们学校充分利用寒假开设了“今周我当家”活动课程。第一项是做好一周的“家庭CEO”,提前与家庭成员沟通,制定一周的家庭生活规划和一周的家庭预算,也就是当一周的家长,主持一周家庭事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合理消费,自己到市场上购买蔬菜等食材。制定一周的食谱,亲自掌厨,自主持家,做好家务。第二项是当好家庭的“外交官”,提前做好“走亲访友”计划,备好礼物,或者做好亲朋好友的接待;第三项是当好家庭“亲情大使”,主动照顾父母或长辈的身体,与家人倾心交流,增进家人感情。
“今周我当家”活动课程的开设,帮助孩子树立了正确的家庭观和生活观,提升了孩子的生活能力。通过参与家庭建设,增强了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提升了孩子的感恩之心,打造了和谐的家庭关系。
所以说,孩子的劳动课程不能形同虚设,成为摆设,我们既要因地制宜,也要与时俱进。所谓因地制宜,就是劳动课程要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适合的实施方案,既可以让孩子进行真实的劳动体验,又能帮助孩子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还能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感恩之心,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而所谓的与时俱进,就是面向未来,扩展劳动技能体验和培训的范畴,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公民,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
作为校长,理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每一个孩子的整体发展办教育。面向未来,面对一茬又一茬的孩子,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应该基于孩子一生的发展,落实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毕竟,他们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作者系潍坊峡山二七一实验初中执行校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薛静)新春佳节来临之际,1月13日,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孙刚率市拥军优属慰问团二分团,代表市委、市政府...
潍坊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