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守望心连心 街里街坊一家亲 曹家巷社区“五微”工作法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大众日报 2020-01-10 09:48 大字

□ 本 报 记 者 杨国胜 张 蓓

本报通讯员 丁延峻 刘 坤

潍坊市潍城区城关街道曹家巷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老旧社区。居民楼34栋,1586个住户,5800名居民,居民组成复杂、流动人口多,社区治理难度大等“病根”,曾长期困扰着这里的居民。

如今,再去曹家巷社区,却是一番邻里守望心连心、街里街坊一家亲的和谐场景,群众幸福感、满意度节节攀升。“病根”是如何去除的?潍城区立足区域实情,突出民心导向,探索推行社区治理“五微”工作法,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五微”工作法,便是曹家巷社区的“良方”。该社区党委牢固树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群众观,推行微服务、微治理、微调解、微关爱、微互助“五微”工作法,有效提升了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力和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微服务”惠民生。依托全省“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社区试点,重塑便民服务流程,将55项服务事项纳入服务清单,从服务事项上“入微”、服务形式上“入微”,着力打造细微精细服务。提升便民服务大厅,优化窗口布局,每个窗口都能受理全部社区公共服务项目,通过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由后台工作人员分类审核办理,压减办事时间、缩减办事流程,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将事项细化分成即办、代办、陪办和上门办四类,提供因人而异的“定制”服务。

“微治理”顺民意。推行“网格+”治理模式,搭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的组织架构,把党支部建立在网格上,将社区合理划分为7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立1个党支部,网格党支部书记由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公益性岗位人员、居民小组长等中的党员担任。以楼栋、院落为单元,成立党小组,通过网格党组织全覆盖,推动服务管理全覆盖。目前,社区党建、民政、治安等9类工作全部纳入网格,实现“多网融合、一网通办”,形成社区管理服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基层治理格局。按区域或事项,吸收33名党员和居民代表成立3个社区“自改委”,参与社区重大事项的决策、治理、监督。在社区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自改委成员发挥群众骨干作用,配合社区清理杂物46车200余立方米,配合部门查处违规业态9处。

“微调解”解民忧。坚持“身边发现、身边调解”的理念,成立社区劝和工作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组建由9名社区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居民代表组成的“和事”队伍和由老法官、律师、心理专家、社区民警等专业人士组成的“调解员”队伍,针对社区出现的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等问题,主动预防、提前介入、真情服务、化解矛盾,实现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自去年以来化解矛盾纠纷40余起,融洽了邻里关系,稳定了社会秩序。

“微关爱”暖民心。发动辖区19家单位、173家沿街门店、29家社会组织、114名党员,成立以同心、同向、同行为主题的“三同”服务联盟,融合社区工作者、社工、义工等力量,常态化开展“点燃微心愿、搭建微平台、实现微服务”活动,到群众身边提供专业化服务。先后帮助辖区老人、妇女儿童等群体实现微心愿380余个。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爷爷奶奶一堂课”;针对妇女群体开展“关爱妇女大讲堂”。依托辖区潍县战役红色教育资源,成立15人红色老导游队伍,“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采取“菜单式”服务模式,创新宣讲方式,把群众吸引到党组织周围。

“微互助”纾民困。针对辖区老年人多的实际,社区党委牵头成立“邻里守望、互助养老”协会,并根据居住相近、兴趣相投的原则,成立11个邻里互助小组。利用社区内的闲置空房为老人建立了邻里互助活动角,各互助小组组织开展了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让社区121位老年人感受到“相邻是福、相识是缘、互帮是情、互助是爱”的幸福与温馨。实施“朝夕相扶,红色相助”项目,组织11名年轻党员与老党员结对,年轻党员定期走访老党员,学习老党员先进事迹,增强年轻党员党性修养。充分挖掘社区内“老牌坊、老街坊、老故事”,开展“品家事、守家训、传家风”,讲述家的故事,传承家风家训,选树孝老爱亲典型,营造友善友爱互助的社区环境。

新闻推荐

51人获评第七届潍坊市道德模范

□记者张蓓报道本报潍坊讯1月5日,潍坊市举行全市道德模范座谈会,51人被授予第七届潍坊市道德模范称号。这51名道德...

潍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潍坊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