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路径 打造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潍城样本

潍坊日报 2019-11-09 10:24 大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潍城区2019年中小学生艺术节优秀节目汇报演出▲第18届潍坊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在潍城开赛▲潍城区全民健身体育节启动仪式上的千人太极拳表演

□通讯员杨志伟岳炜

“嘿!哈!”“嘿!哈!”“……”

7月17日上午,潍州麓台学校体育馆里,和着动感的音乐,喊着整齐的号子,潍城区永安路小学的孩子们以飘逸洒脱的英姿、行云流水的动作,展现着中华武术的力量与柔美,赢得了评委和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作为潍城区教体局举办的“四大节”活动之一,这次比赛,旨在助推全区武术进校园活动更加深入,构建“校有特色、师有特技、生有特长”的特色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教育品牌区。

“从当前义务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智育得到高度重视,而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成为学生发展的明显短板。”对于“四大节”活动的缘起,潍城区教体局局长韩吉东这样说。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潍城区坚持“五育并举”工作思路,立足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要求,搭建起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科技创新节、体育节、艺术节“四大节”活动载体,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健全全面育人长效机制、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文化育人

扎根优秀文化夯实德育根基

“举办诗词楹联学术报告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坛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打牢中国底色,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是加强学生品德修养教育、强化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举措。”针对潍城区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诸多探索,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庆霖由衷地感慨道。

这些探索,既扎根于潍城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又不乏创新思维,成功开辟出了一条具有潍城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之路。

彰显地域特色。依托麓台书院,积极研发诗词楹联校本教材,开设诗词楹联特色课程,增强学生诗词楹联素养积累,进一步打造诗词楹联教育特色品牌。潍州麓台学校等7处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借助“陈介祺艺术节”,打造“学生版万印楼”,融合篆刻、书法、楹联等文化元素,构建中小学生篆刻学习社会实践大课堂。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先生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创新育人形式。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校园行”,邀请陶继新、李文军等专家学者到校指导,通过组织“我讲我的教学故事”“我讲我的家风家训”等主题演讲,营造“敬业爱生,治学育人”的教风和“尊师、好学、砺志、有为”的学风。另外,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示范校、传统文化精品课、传统文化名师工作室、国学模范等评选活动,激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搭建展示平台。启动中小学传统文化节暨教育教学成果展,仅2018年首届活动就展出全区师生、家长书画作品503幅和103个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全国推介会,开展现场展示、主题论坛、走进学校、文艺汇演、点评指导五大板块活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转化、创新、发展。组织10个学生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集体亮相第十二届中国(潍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仓南路学校面艺等特色项目赢得与会领导和海内外游客一致赞誉。

科技育人

点燃科技梦想启动创新引擎

“对我来说,能够参加机器人世界大赛,不仅让我提高了专业能力,锻炼了逻辑思维,而且还丰富了经历,开阔了眼界!”2018年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银牌得主潍州麓台学校学生刘翰阳坦言。

创新,是推动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各种渠道搭建科技创新教育平台,为中小学生科技梦想的点燃、创新引擎的启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通过组建创客、竞技机器人、无人机等科技创新社团,开设3D制图、信息技术、编程等系列课程,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多元选择;强化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组织信息技术教师赴清华大学等开展封闭式培训,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师资保障;推进“科普进校园”活动,开展科技创新主题研学,组织学生到科普馆、博物馆、农业园等参观,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提供学习机会。

组织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定期举办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节,围绕“体验、实践、创新、成长”主题,引导中小学生积极投入到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中,吹响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集结号”。同时,组织学校开展科技创新节成果展示,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作,比如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作品、科技主题微电影等,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举办科技创新活动竞赛。积极举办航空航海模型竞赛,包括航空模型飞行表演、无人机、机器人表演等系列竞赛,借助电脑制作、信息学奥林匹克等项目激发中小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同时,鼓励学生走出去参加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数独锦标赛等更高层级的科技竞赛,以创新为动力,撬动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杠杆。另外,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区级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展,拓展“互联网+创新教育”的外延,进一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精神,努力抢占信息化教育制高点。在第二十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潍城区成绩优异,15件作品获得全国大奖,2个单位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

体育育人

强劲学生体魄打造特色品牌

7月21日,在2019年潍坊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武术比赛中,潍城区小学生武术代表队斩获28金、3银、4铜,集体项目武术团体操获金牌,并且团体总分以290分获潍坊市小学组第一名。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关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他们全面发展的根基。潍城区在体育育人方面,下足功夫,做足文章,以强健学生体魄,打造特色品牌。

扎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指导学校开展校园体育节活动,成立形式多样的体育社团,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形成了潍坊三中、永安路小学等体育特色学校。配齐配全专业体育教师,组织赴山东体育学院培训,为开展足、篮、排、乒等体育活动提供专业指导。举办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和象棋比赛,持续推进学校体育固本行动,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着力加强武术品牌建设。积极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发挥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延时服务等的作用,聘请专业人士到校,指导学生进行长拳三路、少年拳、腿法等武术套路训练,实现了区内“校校都有武术队”的建设目标。组织中小学体育节武术比赛,助推全区武术进校园活动更加深入。

充分展示体育教育风采。积极举办中小学生阳光大课间比赛,八段锦、太极扇、戏曲广播操等项目亮点纷呈,展示了学生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举办全民健身体育节暨中小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千人太极拳表演等四大板块表演气势磅礴,田赛、径赛两大类18项比赛角逐激烈,全方位展示了学校体育成果。在近年来的全省、全市中小学体育联赛中,潍城区篮、足、排、乒等项目取得全市第一、全省前三的优异成绩。潍坊三中女排更是获得全国中小学体育联赛亚军,军埠口中心小学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夺得全省中小学体育联赛女足冠军,该校一名同学入选U13女足国家少年队集训名单。

美育育人

实施提升行动筑牢培养机制

“163支队伍、4000余人,合唱、舞蹈、器乐等9个门类,本届艺术节参赛范围、项目数量、活动层次均创历史新高。”潍城区教体局体卫艺科科长赵倩激动地表示。

美育,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在推进美育育人的过程中,潍城区始终坚持美育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施提升行动,筑牢培养机制。

课程开设内容丰富。在开足上好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学校增设器乐、舞蹈、国画等地方课程,丰富中小学生美育课程选择,建立起具有潍城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美育课程体系。同时,加强美育与学科课程融合,挖掘不同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发展出潍坊八中的养成教育、潍坊外国语学校的根基教育等美育特色品牌。鼓励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把落实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特色艺术课程与提升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紧密结合,真正实现以美育人,育爱美之人的教育目的。

美育师资配置优质专业。侧重音乐、美术等美育教师的招考引进,确保每个年级均配备一定比例的美育专业教师。采用第三方购买服务方式,聘请部分艺术教育专业人士到校指导。定期开展美育教师技能比赛和专题培训,从师德修养、育人意识、业务能力等提高美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提升学校美育教学水平。

美育培养层级科学高效。广泛组织校园艺术节活动,按照每名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的要求,积极开展戏剧、国画、书法等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形成了班班有歌声、校校有活动的良好格局。开展区级艺术节比赛,分艺术表演、艺术作品两大类进行展示,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并推荐参加省、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在山东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潍城区20项作品获奖。区教体局连续获得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

四条路径的开辟,以及相关内容的深入落实,正在强有力地推动着素质教育潍城样本的打造。

“义务教育质量事关学生前途、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助力潍城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行稳致远,书写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奋进之笔。”谈到接下来的工作方向,潍城区教体局局长韩吉东如是说。

新闻推荐

唱响新时代

□记者张蓓报道本报潍坊讯近日,潍城区月河路小学举行了“我与祖国共成长,争做新时代好队员”歌唱比赛,一首首优美动听的...

潍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潍坊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