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老人的“大家长”

潍坊晚报 2019-10-26 15:29 大字

在奎文区帛方纺织厂东生活区院内有一处与众不同的院子。院里阳光下几位满头白发老人坐在椅子上愉快的闲聊着,一位女士走过来,老人们脸带笑容地问:“王院长,去哪了?”“王院长”全名为王玉英,今年40岁的她用自己的爱心,为老人们营造了一所“晚年幼儿园”,让老人们每天过得幸福快乐。

从少年到中年一直是病人家属

1979年出生在潍城区的王玉英,从记事起父亲身体就不好,家里全靠母亲种地支撑着。她小学毕业时,哥哥即将上中专,母亲一个人养活一家子人已经不易,再同时拿出两个孩子的学费实在有些为难。12岁的王玉英体谅父母艰辛,主动辍了学,和母亲一起打工赚钱养家。卖菜、烙火烧、干保姆、干建筑……在社会上“闯荡”了几年后,她不想一辈子都干小买卖。

后来,哥哥参加了工作,她去学了幼师,毕业后当了幼儿园老师。在当老师期间,由于家庭负担重,入不敷出,不得已又辞职做了幼师培训。父母和公婆四位老人身体不太好,轮流住院,不管哪位老人生病,她都要跑前跑后地忙活。“我在做幼师培训时,光四位老人生病住院,我一年能请5个月的假,后来没办法又辞了职。”2013年,就在她准备和合伙人开办一家幼儿园的时候,母亲再一次生病住院。这一次,彻底改变了她今后的职业道路。

王玉英说,从儿时照顾生病的父亲,到成家后照顾四位身体不好的老人,她做了几十年的病人家属。后来她开始分析自家的情况,想着什么工作能一边照顾老人,还能一边维持基本生活。母亲出院后,她告诉合伙人不开幼儿园了,她要开家养老院。

开起养老院,从服务专业上获得认可

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家里人时,遭到所有人的反对。“没干过没经验”“万一最后关闭了怎么办”……父母、爱人、朋友找出各种理由想让她放弃,但王玉英决心已定,一边找合伙人一边找地方。“我也知道养老行业不是那么容易干的,下决心时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从签协议到房子装修,她都亲力亲为。从第一位老人住进来,她便把家搬到了养老院,白天照顾老人,晚上值夜班。后来老人逐渐多了,虽然有护理人员,但她还是会每天住在养老院里,怕万一有紧急情况找不到她。

“开养老院的前两年,夜班全是我一个人上,晚上休息不好,最后落下了偏头疼的毛病。”王玉英说,从硬件上讲,她的养老院不是最好的。为了得到老人及家属的认可,她从服务、专业等方面下功夫,每天给每位老人测血压、量体温。老人的身体不好,她就去找医生学习调理的办法,得了褥疮的老人在她的照顾下,褥疮伤口痊愈了;有胆结石十天半月就要住院的老人,王玉英根据医生的医嘱给老人进行了饮食调理,三年没住过一次院。

一次有位老人便秘严重,用了开塞露后,准备自己去厕所。王玉英担心老人用力会造成血压升高,她就用手一点一点帮老人抠出大便,又让老人侧躺在床上,给老人按摩腹部,让小便排出来。老人的子女知道后,对她表示敬佩和万分感谢。

床位近乎满员,坚持做普惠性养老院

王玉英表示,她家经济条件不好,父母养老难解决。开养老院之初她就想过,哪怕成本回收慢,哪怕利润很低,她都要开一家让普通老百姓能住得起的养老院。养老院开起来后,她亲眼目睹了因为孩子没有能力交托养费,90多岁的老人抓着她办公室的门,坐在地上大哭,喊着:“不要让我回家,我要住养老院。”从那一刻起,王玉英就坚定了做普惠性养老院的决心。现在养老院硬件干净舒适,设施齐全,服务专业,收费在同行业里算是最低的。

随着养老院慢慢步入正轨,开幼儿园的朋友劝她将养老院交给别人打理,再去开幼儿园,王玉英一口拒绝了。“现在家庭里,孩子是最不缺爱的,缺少爱的是老年人。和老人接触久了,能感受到他们内心对于衰老的无奈和痛苦,我只希望能用心和专业的护理,将这些老人照顾好,让他们能幸福快乐安度晚年。”王玉英说。

对于未来的发展,王玉英坦言,以她现在的财力和精力,扩大规模可能有点困难,现在养老院160张床位已经基本满员,她希望先把这些老人照顾好。“从开养老院的那天起,我就一直告诉自己,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将这份养老事业进行到底。”王玉英说,在表弟的大力支持下,她和表弟一起成立了一家养老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更广了,护理团队也越来越壮大,还和多家医院合作,为老人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和护理服务。文/图本报记者窦圆娜

新闻推荐

海水稻收获 亩产量536公斤

寒亭高里街道试种成功,将推动潍坊市盐碱地种植业转型升级10月25日,第一届海水稻丰收节在寒亭区高里街道海水稻示范园...

潍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潍坊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