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因催生农业“蝶变”

潍坊日报 2019-09-08 09:07 大字

□本报记者刘超

通讯员刘涛

在有机姜融合创新产业园,大棚内绿油油的姜苗长势茁壮。这些姜苗长在独立的种植袋中,袋里面是用长白山野生松塔皮木粉和有益菌专利配方制成的基质。

姜农姜言平看了看湿度测量仪,在手机上按了几个键,微喷自动灌溉系统就启动了。“有了这宝贝,玩着就能把姜种了。”姜言平呵呵笑着说,往年种姜,施肥、拔草、灌溉、排水,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现在除了种姜和收获的时候需要雇人,其它的活儿两口子很轻松就能干完。

56岁的姜言平在这里承包了17个有机姜大棚,共25亩土地。他介绍说,大棚内配备了物联网和微喷自动灌溉设施,能够对营养、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进行检测,实施精准管理,大大节省了人力。“亩产能达到6000斤左右,去掉承包费和投入,每亩纯收入能达到1.5万元。”姜言平说。

“我们研究出了生姜基质栽培方法,一旦出现了病虫害,只要把几个种植袋隔离处理即可,不会发生大规模的传播发病。”有机姜融合创新产业园负责人孙建涛介绍,用种植袋种植大姜能最大限度降低土传病虫害,在不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下生产出高品质、低成本的有机生姜。

在园区东北角一座大棚内,姜苗长势良好。这是园区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兴旺种业等尖端科研单位合作,开展的生姜种苗研发、试验示范大棚。

“生姜种苗研发成功后,农户每亩大姜种植投入的姜母有望从1500斤降低到30斤,大大降低种植成本,而且可以降低遗传病害。”孙建涛说,用姜苗代替姜母将是生姜种植的一次革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园区已申请并通过生姜有机种植方法、种植生姜有机基质及其制备方法等国家发明专利2项,农作物种植网获实用新型专利。

科技与农业的碰撞,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还延伸着农业的产业链条,创造着更高的产品附加值。

在生姜种植之外,有机姜融合创新产业园研发的具有自主专利的鲜姜饮品填补了国际市场的空缺,并积极研发、加工有机姜脯、姜干等高附加值产品。在拓展商超销售渠道的同时,依托京东、盒马鲜生等电商平台进行网上销售,产品供不应求,实现了有机生姜优质优价。

有机生姜的成功只是峡山区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峡山区把科技创新作为破解农业绿色发展难题的关键,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先后出台《关于引进高科技人才扶持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峡山区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全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等政策,对引进高层次人才、落地科技创新企业在投资融资、研发投入、人才待遇、生活照顾等方面给予更加全面和优厚的条件,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

——2016年9月,一家主要从事蔬果及甜糯玉米等农作物育种相关核心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科技公司,潍坊兴旺生物种业有限公司在峡山区落户。

——峡山区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了山东蓝海农业科学研究院,并获批潍坊市土壤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正在峡山区加快建设。该项目由省政府、北京大学合作共建,按照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标准,建成30个世界前沿实验室,打造拥有300至500名科研及管理人员的国际一流团队。

——2018年,峡山区创建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全省获批的10个省级农业园区之一。

今年8月29日,峡山区又吹响了新一轮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号角,聘请生姜“土博士”张其录为有机姜产业发展科技总顾问,并出台了《关于推进“三个一万亩”建设加快打造地域特色品牌的实施意见》,决定利用三年时间做强做大有机菜、有机姜、黑木耳三大特色产业,打造高端农产品供应区。

借助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持,峡山按下农业上档升级的“快进键”,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大步驰骋。

新闻推荐

全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潍坊市召开

本报讯(记者孙孔嘉通讯员高升)9月6日,全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潍坊市召...

潍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潍坊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