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本报记者王聪聪
通讯员杨磊
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近年来,寒亭区杨家埠旅游开发区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途径,利用搭建民俗文化载体、打造民俗文化品牌等让杨家埠的民俗游插上特色文化的翅膀,令文化的韵味流淌在民俗之旅中,进一步开创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挖掘整理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历经岁月洗礼、沿袭并流传至今,承载着传统文化的道义和良知,是人们劳作之余乐中含谑、谑中见理的文化现象,更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深入挖掘年画与风筝、嫦娥奔月等民俗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竞争优势,为发展开发区文化产业奠定坚实基础。其中,杨家埠木版年画、潍坊风筝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画艺术家杨洛书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搭建民俗文化旅游载体。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民俗特色更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以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杨家埠文化创意梦想小镇为依托,改扩建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新建3400平方米的园博苑,打造集文化旅游、影视创作、会展商贸于一体的民俗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已先后与100多家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年均接待游客达130多万人次。
壮大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在民俗文化引领下,以旅游业为主导,复合其他相关产业,实现旅游业和民俗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驱动,形成多种新的旅游业态、旅游产品,逐步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拓展产业空间,真正实现产业之间的互融与共荣。以杨家埠年画文化为依托,组织年画、风筝传承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以年画、风筝为主的文化旅游产品已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销售年画2600余万张,风筝1000万只,年销售额达3.2亿元。加大对天成飞鸢等骨干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民俗文化既蕴藏着古老的历史韵味,又散发着现代的新鲜气息,正是这种特性,满足了游客“求新、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找准开发这些丰富民俗文化资源的切入点,实现民俗文化发展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打造杨家埠民俗文化品牌,助推全域旅游提档升级。积极培育“年画风筝”品牌,推进杨家埠年画、风筝的品牌化经营,注册“杨家埠”“同顺德”等15个年画商标和“杨家埠”等20个风筝商标,其中“杨家埠”风筝商标被认定为省级著名商标,已先后荣获“中国年画之乡”“中国风筝文化之乡”等“国字”称号。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何赛今年55岁的田新林是坊子区环卫服务中心一名普通的垃圾清运工人,从事环卫工作以来一直奋斗在清...
潍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潍坊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