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街道、村三级联动,协调校车40余辆 寒亭区连夜转移万余名群众

大众日报 2019-08-16 09:57 大字

□本报记者郑颖雪

本报通讯员于志君

30多个小时的降雨,让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的“四河两渠”水位不断上涨,威胁周边及下游村庄安全。8月11日下午,高里街道的微信工作群里,几条河渠的水位信息更新越来越频繁。

险情在逐步临近,设在一线的防汛抢险临时指挥部里,寒亭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立刻组织研究制订好了转移方案,避免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同时,成立了8个以副县级领导干部为组长的工作组。

“一个都别落下!”18时,高里街道收到汛情预警,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发布转移通知,各村负责人第一时间发布预警。区、街道、村干部三级联动,寒亭区协调校车40余辆奔赴现场,组织受灾害威胁的11个村的群众,按预定方案和指定路线有序转移到安全地点。各工作组不眠不休、夙夜奋战,动员一切力量指导高里街道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一场速度与时间的赛跑在高里北部各村悄然上演。

按照预定方案,高里街道组织群众自驾或统一乘坐校车转移到高里中心学校、高里小学,组建应急队伍做好登记安置工作,统一提供生活保障用品,确保转移人员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病可医。同时,村干部在转移村庄坚守一线,确保人员全部撤离的同时,保障村内治安和村民财产安全。

截至8月12日凌晨2时,寒亭区已完成高里街道可能受影响的11个村11000余人的紧急转移安置工作,目前辖区内未有人员伤亡,整体情况平安稳定。随着高里街道“四河两渠”等各处水位的下降,一颗颗焦虑的心逐渐安定下来。

转移安置工作过后,寒亭区继续密切关注汛情变化,加强对辖区内危险河段路段、危旧房屋等重点领域的拉网式排查和隐患清理,全力应对可能发生的险情,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将灾情损失降到最低。

早在此前,寒亭区就对第9号台风“利奇马”防御工作高度重视,全面贯彻落实省、市领导指示精神,把迎战台风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前戒备、严阵以待,扎实做好各项防御工作。这个区成立了防御台风“利奇马”指挥部,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总指挥、分管负责同志任副总指挥。调集精兵强将、应急车辆,通宵达旦开展一线调度、巡查、排险等工作,全面监测收集研判汛情险情和灾害信息,确保调度指令及时上传下达,落实防台抗台工作措施。启动防御台风Ⅱ级响应,各单位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全部坚守一线工作岗位。

寒亭区积极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储备编织袋、沙袋8.2万条,砂石料1.4万方,铁丝12.5吨,抽水泵165台,发电机组32套(台),各类挖掘机、装载机以及吊装设备等120台。建立区、街、村三级防汛队伍400余支、1.2万人,开展防汛应急演练20余次,抢险救灾队伍做好抢险救灾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一旦出现险情拿得出、顶得上。

台风“利奇马”来袭后,寒亭区组织各街道、开发区和村居、企业开展防汛问题集中检查,对全区重点部位进行逐一拉网式检查,加强巡查排查,结合“河长制”“湖长制”责任分工,安排专人对辖区内19条河渠和所有桥梁、泄洪道等水利设施进行再排查和24小时盯防,防止发生突发险情。提前做好农村农业设施、蔬菜大棚防护工作,鼓励群众自愿入保,减轻受灾损失。对城市老旧小区、低洼易涝地区、立交桥涵洞、地下商场、城乡危房等重点部位防洪排涝设施进行全面排查,要求在建工地全部停工,及时疏通排水管道、行洪河道,提高城市排涝能力,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城市内涝。组织市政、园林部门提前对城市基础设施、高空设施、广告牌等做好防台保安措施,减轻台风对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

新闻推荐

寒亭街道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李文莉通讯员田莉)寒亭区寒亭街道以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和“双招双引”工作为统领,扎实开展“工...

潍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潍坊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