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里寻不见“堆粪池”

大众日报 2019-07-26 09:37 大字

□本报记者杨国胜都镇强本报通讯员吕宣龙

“俺村的养牛场不用费力处理粪便,还能生产有机肥呢。”近日,刚到潍坊市坊子区洼里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向东就向记者“卖”起了关子。洼里村是周边有名的样板村、乡村旅游村,这几年组建合作社,建设田园综合体,发展有机农业,样样都搞出了“名头”。去年上半年,洼里村的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又在该村东侧的岭上投资建设了崭新的养牛场,并从新西兰进口了232头奶牛。

有别于不少小型养牛场低矮的牛舍,洼里村养牛场的牛舍如同厂房般宽敞,并且采用了水帘、风机、空调等进行降温,让奶牛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当中。而且,和其他养殖场不同的是,洼里村的养牛场里并没有堆粪池,也没有专门人员负责清理粪便。奶牛的脚下踩着厚厚的稻壳,却仅有少量的粪便。“这些稻壳就是养牛场没有‘异味’的原因之一。”刘向东告诉记者,他们的养牛场采取了“发酵床”技术,不出牛舍就处理了粪便,这样就不怕下雨天粪便随着雨水流出而污染环境了。

记者了解到,牛舍内要先铺设30厘米厚的垫层,然后又铺设80厘米厚的稻壳,组成“发酵床”的基础部分。“发酵床”要发挥处理粪便的作用,还需要半年喷洒一次特制的生物菌。这时,洼里村发展有机农业产生的根、茎、叶、果实就有了用武之地。“我们利用自己园区产生的根、茎、叶、果实等发酵成有机酵素,再加上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融合加工成生物菌。通过喷洒机器将生物菌均匀地喷洒到稻壳上。这样,‘发酵床’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刘向东说,主要是利用生物菌将牛粪中的有害物质分解。

牛舍内共有四个“发酵床”,三个使用了近一年的“发酵床”颜色已经发深,再过半年到1年时间形成的有机质可直接作为生物菌有机肥为洼里村园区里的有机蔬菜提供肥料,从而形成“种植+养殖+有机肥”的生态循环体系。

不仅如此,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投资3300万元,在洼里村建设日产4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在完工后将利用玉泉洼生态观光园区产生的秸秆、畜禽粪便及邻近村庄废弃秸秆生产沼气,供应园区及周边村民使用,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循环利用。

新闻推荐

第四届市民文化节活动开启

□记者张蓓报道本报潍坊讯7月16日,第四届潍坊市民文化节启动仪式在潍坊十笏园文化街区举行。在接下来的4个月...

潍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潍坊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