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群的变迁与现状
与县治前街、县门口、县过道三处老地名相关联的古旧建筑群,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拆旧建新为主要方法的大规模旧城改造中,已经陆续拆除,现在只能在为数不多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中,还能够找到一些碎片式记载。按照记载和笔者印象中的老建筑群拆除时间排序,梳理了一下相关情况和原址现状,权作留下一点城市记忆吧。
老考院建筑群先后拆除两次
第一次拆除老考院建筑群在1972年,大致将老考院范围内的建筑物拦腰拆除了三分之二。
大致在第二年年底、第三年年初,新建的潍坊市市立二院的综合楼拔地而起,很快投入使用,楼前形成一个小广场。在笔者的记忆里,小广场是个临时停车场,以停放自行车为主,马车、地排车、三轮车也较常见,机动车不多。偶尔停下一辆吉普车或轿车,路人就要停下围观一阵子。当时,大家称轿车为小卧车,小卧车在潍坊这样的小城市里十分罕见。
东风大街的和平路至向阳路段于1975年拓宽改造完成后,小广场的三分之二变成了东风大街的路面和北侧的人行道,其余部分为市立二院楼前的院落。
1989年,拆除潍城区向阳路以东、区领导机关大院以西、胡家牌坊街以南、东风大街以北范围内的古旧街巷、建筑和民居。改造完成后,形成的居民小区以古旧街道胡家牌坊街的名称命名为胡家牌坊小区。这次旧城改造,是对考院建筑群的第二次拆除,老考院残存的建筑物全部不复存在。
2010年以后,结合十笏园文化街区建设,胡家牌坊小区全部拆除。2015年十笏园文化街区建设工程完成后,考院建筑群原址位于今潍城区东风西街向阳路口东北角一带,具体位于东风西街北侧和向阳路东侧的路面和人行道、潍坊市脑科医院的楼院、十笏园文化街区西南端范围内。
大十字口北两侧,很快建成三处办公楼院
向阳路拆迁清场结束后,伴随着道路工程的进展,新向阳路城里段大十字口北两侧,原县门口、衙门一带,两处工地几乎同时开工建设。我记得在1985年前后就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一处位于向阳路衙门二门以北延伸段路东。这里原址为衙门建筑群的东部,按照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顺序,在清代依次为县丞宅及宅前空场、捕房、礼房、户房、吏房、马王庙、马厩、东库、大堂东沿的分布区域;在民国时期则依次分布着小广场(与县过道北端相通)、东库、马号、平民工厂、看守所、东花厅原址、厨房等。
马王庙是祭祀马王爷的庙宇所在地。俗语说:“马王爷三只眼。”马王爷即灵官马元帅,是道教神将之一,又称三眼灵光、三眼灵耀、华光天王、华光大帝、花酒马灵官等。明、清时期,设在地方官署内的马王庙也是办理马证的机构。潍县衙门内的马王庙是否也履行这样的职能,未见记载。
衙门厨房以后也是潍坊特别市公安局、潍坊市公安局的厨房。厨房原来有后门经过一处小空场,由小空场东北角的一条小过道通往附近的北马道。50年前,厨房后门原址尚存,为青砖小门楼。后门里面矗立着一座青砖烟囱,与厨房北墙一体。但那处后门已经堵死。
该处楼院建成并投入使用,一直是潍坊市公安局潍城分局机关大院。
另一处为衙门建筑群西南角的监狱(解放后的潍坊市看守所)中部和西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为潍城区人民检察院机关大院。大院南外墙与西面的金巷子路北近似位于一线,比原来的衙门监狱、潍坊市看守所南外墙向北缩进十米左右。检察院后来另迁他处。潍坊市城市建设房屋拆迁办公室迁入至今。
稍后,检察院机关大院南面,衙门二门原址外路西,民国时期标注的、衙门监狱南墙外通往附近的仓巷子的向西夥巷一带,又一处工地开工建设。
向阳路拆迁以前,那条向西夥巷长度在40米左右,宽不足两米,传统沙土路面,路北都是潍坊市看守所顶端安装了铁丝电网的青石高墙,路南是民居,全是土坯草房,路南中间另有一条小巷,向南20米左右再折向西,也通往仓巷子,小巷两边也就分布有四五处门口的样子,有无门牌、是否属于仓巷子,实在记不清了。那条向西夥巷,则整条巷子没有一处门口,也没有名称标注。
大致在1987年前后,该处楼院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潍坊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的大院。衙门监狱外的那条向西夥巷原址已经是潍坊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楼院的组成部分。大院北墙外与检察院机关大院南墙之间,留出一条宽约七八米的巷子。这条巷子,位置在衙门监狱、潍坊市看守所的南墙内,现在已经标注为潍城区金巷子的组成部分。
2012年,拆除潍城区北门大街以东、向阳路以西、金巷子以南、城隍庙街以北范围内的古旧街巷、建筑和民居,包括潍坊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大院。该区域早已完成清场,建设活动目前仍在进行中。
普济堂和常平仓原址今为小区和文化街区
1988年,拆除潍城区北门大街以东、向阳路以西、城隍庙街以南、东风大街以北范围内的古旧街巷、建筑和民居。改造完成后形成的居民小区以古旧街道城隍庙街的名称命名为城隍庙南区。这次旧城改造完成对普济堂原址建筑物的第二次拆除,此后,普济堂原址残存建筑物全部不复存在。普济堂原址位于今潍城区东风西街向阳路口以北、向阳路西侧的路面和人行道上,以及城隍庙南区东部。
1993年,拆除潍城区向阳路以东、安乐街小区以西、北马道以南、胡家牌坊街以北范围内的古旧街巷、建筑和民居。这次旧城改造,常平仓原址建筑物全部拆除。
古代,各级官署为稳定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设置常平仓,运用需求规律调剂粮食供应。粮价低迷时,适当提高价格收购粮食,价格高昂则适当降低价格出售仓储粮食,既可以避免“谷贱伤农”,又能防止“谷贵伤民”。
民国时期,常平仓紧邻潍县衙门的二门,仓院东西宽约20米,南北长约25米,共有10间库房。建筑格局呈“干”字形。1933年,县长厉文礼监督修缮常平仓南区后用于储存粟米。
清代乾隆时期,潍县衙门的常平仓分布在衙门建筑群内的三个地方:大堂东面(东库)19间、西面(敖仓)30间,二门东面10间。民国时期,大堂附近的两处改作他用。二门东面的常平仓原为寅宾馆,后来改建为常平仓。何时改建则未见记载,但应在乾隆以前。寅宾馆是知县接待上级官员和朋友起居的地方,也是衙门建筑群的组成部分,改建前位于仪门东角门外。
2010年以后开始拆迁建设十笏园文化街区,常平仓原址一带又一次拆除。2015年十笏园文化街区建设工程完成后,常平仓原址位于今潍城区向阳路路东、十笏园文化街区西北角一带。
文/图王瑞甫
资料来源:《潍县志》《潍县志稿》《潍坊市街道、居民点、桥梁名称表》《潍城文史资料》《潍县半月围城记》《潍城区地名志》《潍城区志》《潍坊年鉴》,孙建松、高伟、王伟利、李虎强、徐文理、杨国良、马永生、孙福建、崔永胜、李建忠先生提供资料和帮助。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30日上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全民安全主体意识,潍坊市...
潍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潍坊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