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出诗人

潍坊日报 2018-09-21 00:00 大字

◎孙贵颂

“愤怒出诗人”,艰难亦出诗人。刘竹坚无疑属于后一类。

刘竹坚退休前是坊子煤矿的一名矿工,但更是一位诗人。他在矿井下采煤十五年,给人间送来物质温暖;同时,他又坚持文学创作,给文坛带来精神食粮。原潍坊市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陈显荣先生曾评价刘竹坚:“作为煤文化,他的煤矿诗当有一席之地,而且是无人能够取代的!”

此话并非过誉之词。想当年,中国煤矿战线曾有“南孙北刘”两大“煤炭诗人”之说。所谓“南孙”,指的是出身于安徽、成名于江苏的孙友田。而“北刘”,就是坊子煤矿的刘竹坚。许是造化弄人,孙友田后来当上全国劳动模范,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担任《扬子江》诗刊主编。而刘竹坚,则始终战斗在煤矿第一线,边采煤,边写诗;边养家糊口,边发表作品。直到退休,没有离开过煤矿。对此,刘竹坚淡然处之。他认为,矿工就应当不离矿山,不离劳动,手中的笔与截煤机,具有同等的分量,同一的作用,同样的意义。“我是矿工/我的笔,也是/我劳动的截煤机/无坚不摧的钻头/凝聚着我的理想和憧憬/诗意和劳动/当是孪生兄弟。”因此,当刘竹坚提起笔来,“抒发诗情,总愿意抒发诚实的劳动/歌唱生活,也是咸味十足的汗滴。”(《晚闲斋诗文选·我手中的笔》)他的诗,不但多激情,而且高水平。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刘竹坚的作品高频率地见之于全国报刊。《山东文学》《山东文艺》《文学纵横》《雪花》《牡丹》《春潮》《绿风》《溪水》《石竹》《新聊斋》《青年诗人》《中原文学》《煤炭文学》《煤矿工人》《鸡西文学》《星星诗刊》《华东煤矿报》《大众日报》《青岛日报》《农民文学》《农家生活》《农村文艺》……都刊发过刘竹坚的作品。像《山东文学》《青年诗人》和《雪花》等杂志,更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邀请刘竹坚光顾。就这样,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创作出了一千多首令人交口称誉的煤矿诗歌。若不是他的资料遭遇窃贼,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会比这些作品多得多。

刘竹坚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乐观,豁达,超脱,随遇而安。他像千千万万煤矿工人一样,属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一员,“铁的肝胆,艰险在你脚下逃遁/钢的意志,困难遇到你无影无踪”(《地壳深处的开拓者》)。“一边奋力地开垦拓荒/一边勤劳地收获收成。”(《致掘进工》)正是煤矿工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刘竹坚靠着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将自己燃烧成一块优质焦炭。他对于诗歌,达到了入迷的程度。“瓢大汉字识半筐,侧着身子钻文行。得诗一句三天乐,八十五岁亦痴狂。一天不死一天写,秋后草根仍自强。”(《自嘲》之一)这样的执着与追求,怎么会写不好诗呢。

铁汉也有柔情。前些年,与刘竹坚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妻患病离去,他悲痛不已,在妻子的坟前,写下了:“一堆黄土,埋着/死人的白骨、活人的痛苦”,“提一篮纸钱/在坟前焚烧/帮你在冥国脱贫致富。”令人想起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刘竹坚对与老妻去世的不舍,真是肝肠寸断。他甚至以“这永远的离别,永远/永远有多远,永远/将会是不远的团聚”来表达二人的深厚感情。这如梦如幻、似泣似诉的诗句,足以催人泪下。

《晚闲斋诗文选》中,还有刘竹坚写的脍炙人口的随笔、杂文、寓言和童话。他以丰富的阅历和见识,播精择粹,删繁就简,使得这些文字干净、洗炼,又有生活气息,烟火味十足,读来饶有兴趣,如在眼前。

“不堪回首仍回首,一生坎坷莫言愁。”(《自嘲》之二)刘竹坚已是“米寿”之年,名利得失皆成过往烟云。他这一生,“收获了煤炭,也收获了诗”(陈显荣先生语),是物质财富与精神食粮的双丰收。其嘉言懿行,足以垂范后昆。刘竹坚是一个标杆,刘竹坚是一座灯塔。

新闻推荐

楼梯安装没半年修了七次

步云楼梯表示愿继续维修,业主要求退款9月11日,从事装修行业的刘先生反映,3月份他花9万元钱购买了一款步云楼梯,安装...

潍坊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