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风采书写精彩人生篇章
他们,在部队里,敢于拼搏挥洒热血奉献青春;他们,在地方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默默无闻。脱掉军装,投入地方工作,他们用军人的坚韧意志和奉献精神,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郎咸宁:“我的一切都是属于党的”
□本报通讯员孙林朴张伟
2018年春节过后,在医院病房里,一位军休老人特别嘱托其亲属把6万元现金作为特殊党费交给党支部,病榻前不忘入党誓言,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向党支部缴纳特殊党费了。这位老人就是郎咸宁。他1948年参加革命,在部队立大功2次,1986年到潍城区军休一所休养。在干休所,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是由党培养起来的,我的心永远属于党,我的一切都是属于党的。”成为他一生永远不变的信条。
长年坚持政治理论学习
郎咸宁活到老,学到老。虽然已经90岁高龄了,但他一直保持着学习的习惯,平时注重学习法律知识、养生保健知识和电脑知识,努力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做一个与时俱进永不落伍的军休老干部。
他不仅自己学,而且还帮助军休所老干部一起学。他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配合党支部制定了学习制度、党日制度、学习考勤制度等,做到了学习有计划、有材料、有辅导、有交流。他总是积极组织老同志们系统地学习上级文件精神。他带头开办学习园地,引导军休干部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他经常教育军休人员,特别是军休家属,要和睦相处、邻里友好,积极参与所里开展的尊老、爱老活动,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在住所老干部的实际行动中。
始终热爱慈善公益事业
郎咸宁离休后并没有在家安度晚年,而是全身心投入到慈善公益事业中去。郎咸宁生活朴素,平时穿戴多为一身黄军装,一双解放鞋,作为离休干部,二十多年都没有报销过医药费。但他对“别人”却非常大方,出手一点也不吝啬。
每当有自然灾害发生,有人需要救助的时候,郎咸宁都在第一时间慷慨解囊,带头捐款。他倡导的“发扬炭火精神,尽微薄的力量,人人献出一点爱,温暖社会上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的理念在军休一所人人皆知,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他带头捐献1000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捐出了1000元;2010年玉树地震,他又带头捐献1200元,印尼海啸,他再次捐款500元;2014年“慈心一日捐”活动,他捐款6000元;2015年“慈心一日捐”,他又捐款6000元……这一串串爱心数字记录了一位老党员的大爱。在他的带头和倡导下,全所每次募集善款都在万元以上。
永远铭记党的培育之恩
郎咸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严于律己、忠于职守、尽职尽责。2014年,潍城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郎咸宁便思索着为党和人民做点什么,经过思考,向党缴纳特殊党费的念头涌上了心头,于是他便向党组织缴上了3万元的特殊党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2015年、2016年和2018年,他又分别三次向组织缴纳特殊党费,累计向党组织缴纳特殊党费15万元,充分体现了一名老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
“我是从革命年代走过来的,没有党的培养,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不忘初心和党恩,有生之年,还要尽力为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以一名老战士、老党员的实际行动,继续书写着自己无私奉献的光辉人生。
袁荫龙:“是部队磨炼了我的刚强意志”
□本报通讯员张松
滨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将军人的优秀品质用于干事创业,用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树立了良好的工作榜样。山东潍坊龙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袁荫龙,就是退伍军人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员。
袁荫龙,1953年出生于大家洼街道周疃村,1970年入伍,1976年复员。“那时家里穷上不起学,当兵是我从小梦寐以求的愿望。我无数次梦想着自己穿上崭新的军装,手中紧握闪闪发光的钢枪。”袁荫龙介绍说,17岁时他如愿以偿地踏上了前往首都北京的列车,成为一名人人羡慕的卫戍兵,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为后来的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文化基础。
“是部队这所大学校给了我文化知识和刚强的性格,让我明白只要有目标,咬住牙,刻苦干,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回忆自己复员后所走过的创业历程,袁荫龙万分感慨。他的创业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1992年,龙威的发展遇到十字路口。正当养虾业蓬勃发展的时候,突遇风暴潮袭击,防潮坝决口,虾池被毁,养虾户损失惨重。面对这次挑战,袁荫龙毅然决定与潍坊纯碱厂合资共建第二个废清液制盐场,开始了一场挑战命运的“战斗”,而事实也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成功的。1999年9月,“双万亩”沿海大坝破土动工,海上经常刮着七八级大风,肆虐的海浪经常将辛辛苦苦筑起的大坝吞噬。在困难面前,袁荫龙身先士卒,带领龙威员工一米一米向前推进。工地战线长,困难多,哪里速度慢,哪里难度大,他就出现在哪里。他跟广大职工一起扛沙袋,搬石头,抢险护坝。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劳动让他腿部得了脉管炎,至今两腿突出弯曲鼓着青筋,天气变化时就会时常疼痛。但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带动,肆虐的海浪风潮才会在龙威员工们的坚强意志和凝聚力面前失去威风。
在袁荫龙的带领下,龙威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经过近三十年的艰苦奋斗,改变了北部沿海滩涂面貌,奠定了企业生存基础,拓展了龙威发展空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袁荫龙更是带领员工与时俱进,抢抓机遇,立足自身优势,瞄准国际国内市场,大力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企业创新发展。袁荫龙在坎坷中辟出了大道,于平凡中创出了伟业,在短暂中铸就了永恒。
“乘风扬帆踏航程,勇立潮头续新篇”。30年前,袁荫龙带领着龙威公司修筑防潮大坝阻挡了肆虐的海潮,将沧海横流的盐碱荒滩变成了星罗棋布的标准盐田。而在时下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他继续发扬着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着勇于拼搏、敢于亮剑、一往无前的干劲,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用军人的血性和担当,引领着更多的退伍军人行走在干事创业的康庄大道上。
张光辉:为民服务永无止境
□本报通讯员孙林朴杨增德
十几年前,奎文区孙家社区的写照是低矮的平房、破败的厂区,人心涣散,群体上访频繁。现如今,孙家社区的画风是生态宜居的楼盘、配套齐全的服务设施、笑容绽放的老人……孙家社区居民实实在在尝到了改变的甜头,这都是在他们的带头人——社区党委书记张光辉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张光辉,一个退伍回乡的老兵,发扬执着拼搏的军人精神,勇于摸索,敢于创新,终于创造了一个生态宜居、治理有序的现代化城市社区。
临危授命奠定社区经济基础
“孙家社区近十几年来的发展历程,经历的是一个由乱到治的过程。”他在1999年担任原孙家村党支部书记时,面临的局面是村民无工可做、无地可种,大家住的是低矮的小平房,走的是坑洼不平的道路,垃圾随处可见,大家已经习惯了晴天尘土飞、雨天烂泥塘的环境。面对这样的“烂摊子”,张光辉没有退缩,他在努力寻找着突破口。
2002年,张光辉抓住城市规模扩张、房地产业兴盛的大好机遇,带领孙家村全体居民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2003年,村注资成立了潍坊市太阳城置业有限公司,利用破产的村办企业腾出的土地,建设开发了占地240亩的锦绣苑小区,锦绣苑的成功开发,不仅改善了城区北部的城市面貌,为社会提供了2000余套优质住宅,给孙家村留出了6万余平方米的商业楼宇,这是孙家村经济转型发展掘得的第一桶金。
为建设百年建筑、打造低碳住宅,2011年新开工的东方太阳城二期8栋高层,全部按照低碳标准建设,引入了九大低碳节能技术,被列入潍坊市首批低碳示范社区,荣膺“2010年度最具升值潜力楼盘”和“2010年度城市建设特别贡献奖”。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孙家社区集体经济累积达到两亿多元,社区的配套建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完善配套打造社区生活设施
张光辉不单纯地追求经济数字的大小。在加快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他就开始学习研究社区工作,探讨怎样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2010年,投资1200余万元、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的孙家社区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为了社区居民看病就医方便,张光辉在社区服务中心免费为红旗医院提供了500平方米空间作为社区卫生室。为解决幼有所教的问题,投资800万元、面积2000平方米的社区幼儿园真正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
针对社会发展进入老龄化的实际,张光辉率先发展社区养老、托老和日间照料事业,总投资4200万元、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床位300余张的金色阳光养老服务中心于2012年底投入使用,不仅成为辖区老年人的幸福乐园,也吸引了社会上的老年人前来入驻。
专业服务挖掘社会力量潜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区服务内容开始交给专业的社工人员和社会组织来完成。在这方面,张光辉又先行一步。他很早就开始学习社工知识,考取社工师。在他影响下,孙家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中有10人考取了社工师和助理社工师资格,先后有4名优秀社工被选拔到其他社区担任主要领导。
社区依托持证社工成立了“爱之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落实社区服务与社工服务“一岗双能”,培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工作复合型人才。2014年以来,孙家社区社会组织建设进入了快车道。2016年底,孙家社区在册社会组织达到了27家。为了保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和有序服务,开展“5+N”社会工作服务。为了确保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建立了社会组织统战345工作法,实现了工作联商、社团联合、服务联动、品牌联创。
张光辉是一个永远不会停止前进脚步的军人,面对着“全省青年星火带头人”、“富民兴潍”劳动奖章、“潍坊市劳动模范”、“齐鲁和谐使者”等众多荣誉,他没有满足,他仍在规划着孙家社区的美好发展蓝图。
新闻推荐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中国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今日中国教育的改革创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今世界,科技进步...
潍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潍坊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