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亭区潘家庵村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特色种养业促村民发家致富
□本报记者杨国胜郑颖雪
本报通讯员黄小龙
8月23日,记者来到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潘家庵村,村民们都在忙着修整大棚,为即将开始的萝卜种植作打算。“我们村鼓励搞大棚特色种植,有的春天种西瓜、秋天种萝卜,有的全年种西红柿,一个棚一年至少收入5万元,一家人少的种着两三个棚,年收入十几万元,大户种几十个棚,年收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潘家庵村会计潘春鹏说。
据了解,潘家庵村经过多方考察学习,确立了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村集体首先投入20余万元配套大棚周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村民凡建一个大棚,村里配套提供1000元免息资金。在好政策的感召下,近百个高标准种植大棚拔地而起。目前该村种植大棚已发展到280多亩,种植户达到70多户,有西红柿、黄瓜、西瓜、樱桃等12个种植品种,每年为村民增加收入300余万元。
在潘家庵村,从事狐狸、奶牛养殖的村民亦不在少数。村民潘世华多年来经营着7亩狐狸养殖基地,“南方客商定期来收狐狸,一年收入近20万元。”村西头,村民潘高升的潍坊高升牧业有限公司里一片忙碌,喂牛、挤奶、运输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公司现在有900多头奶牛,跟雀巢公司签了合同,每天为雀巢提供优质鲜奶9-14吨。”潘高升介绍说。
如今的潘家庵村,大棚林立,道路通畅,村内绿化率达到了45%,富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5000元,潘家庵先后荣获“潍坊市和谐村庄”“寒亭区高效农业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在鼓励村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的同时,潘家庵村还积极推进土地流转,让有能力的带头人将土地集中利用起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同时带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村民以资金入股、土地入股、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实现再就业,收入成倍增长。
8月25日,在潘家庵村的白开水农场,来自潍坊市区的张振祥正在同孩子采摘葡萄,“能吃到无公害葡萄,还能亲近自然,我们全家都很喜欢这里”。
村支书潘金章告诉记者,“白开水农场是我们村打造的小型田园综合体项目,这里有种植体验区、采摘休闲区、动手体验区、餐饮区等功能分区,适合家庭亲子采摘游。农场里还有像西瓜、萝卜、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很受城里人欢迎。”
“来采摘游玩的城里人越来越多,原来流转的50亩地不够用,又流转了50亩,规模扩大后可以拓展更多特色种植项目。”白开水农场负责人万忠海告诉记者,我们流转了村民的土地,村民在获得租金收入的同时还能来农场工作,再获得一份收入。
经济条件好了,潘家庵村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配套了图书阅览室、网络文娱室、文体活动室、辅导培训室、特色文化展室、文化小广场和乡村文化长廊“五室一场所一长廊”,以及集社区文化展示展览、图书阅览、网络信息服务、文体娱乐、教育培训、影视放映、团队活动于一体的“群众文化驿站”。
8月23日下午,在潘家庵社区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潘江三老人正在跟村里的几个老伙计打牌。“打累了,我们就到图书阅览室,挑上几本喜欢的书翻翻。”潘江三说,晚上服务中心前面的广场上全是跳广场舞的中老年人。不只是老年人,服务中心的各类辅导培训和先进的健身器材,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学习和锻炼。
“下一步,我们村要继续走特色种植养殖的路子,不断吸引外来投资,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田园综合体项目,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潘金章说。
新闻推荐
8月20日下午,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即将要上潍坊中新双语学校读一年级的大女儿班主任周老师要来家访。惊喜之...
潍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潍坊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