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心诗意 绵绵不绝

潍坊晚报 2018-06-16 09:36 大字

——听古筝演奏家袁莎筝与诗古筝音乐会有感

□陈元芬

以手抚琴,铮铮有声,故被称之为“筝”;又因它起源于两千五百年前的秦,披一身岁月沧桑,实为古老乐器,所以被称为“古筝”。

去潍坊音乐厅聆听袁莎的“筝与诗”古筝音乐会,让心乘着音乐的翅膀,穿越春秋战国、大唐、南宋和清,又驻足留恋于当代,一场音乐之旅让人几个小时便如度过千年光阴。世事纷扰间,唯有那些音符,缤纷灿烂。唯有那些曲子,波光闪闪。这便是古筝的魅力,袁莎沉浸在“音乐与诗”的王国里,一架古筝便是伴她游遍“天宫”的五彩祥云。而对于“如闻仙乐”的我,怎不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音乐是声音开出的最美的花朵。《论语·述而》中记录:“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说的是,有一次孔子出使齐国,正逢齐王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孔子亲临大典,痛快淋漓地聆听了三天韶乐和武乐的演奏。韶乐折服了孔子,让他终日弹琴演唱,如痴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连梦中也吟唱不止。而他吃饭时则因一味地揣摩韶乐的音韵,三个月内竟不觉肉的味道。世间,大约只有音乐有如此的魔力吧。

袁莎的古筝音乐会,她自己担纲主持,介绍一首首曲子的来龙去脉与中国古典诗词的渊源和她的感悟体会。一曲曲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她以渊博的学识和高深的古筝造诣,让观众带着新知与心得,在美妙的丝竹流韵中品味着不一般的美妙和高雅。

《高山流水》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通晓音律,俞伯牙遂引为知音,此后才有了“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千古美谈。袁莎老师将《高山流水》和《长相思》一起演奏,古筝声声,琴韵悠扬里道不尽的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确幸与欢心,诉不尽的是知音难觅、相思难耐的肝肠寸断与生生煎熬……

《钗头凤·红酥手》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记述了他与唐婉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邂逅,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而词人怨恨愁苦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更是催人泪下。唐婉读到这首词后,以《钗头凤·世情薄》相答,其愁苦与相思字字泣血,句句含泪。据说填完这首词此后不久,唐婉便在悲伤中郁郁故去。

古筝曲《钗头凤》正是在这两首词的基础上创作而成,曲调压抑低沉,哀婉忧伤,如霏霏细雨里零落了一地的杏花,如秋色渐浓里的寒蝉凄切。这些一定不能概括袁莎老师曲子里的缠绵悱恻与她对那段来自宋朝爱情的共鸣与理解。但那对痴男怨女的爱却因袁莎老师的演绎而感染了音乐厅里的每一个人,让情感稀薄的现代人眼泪在飞……

《出水莲》是“中国十大古筝名曲”之一,也是潮州音乐中的筝乐名曲。音调古朴,风格淡雅,袁莎用独有的演奏技巧,让“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一朵一朵灿然盛开在听众心里,将心底的黑暗照亮,让清香满了心间。想必一曲《出水莲》之后,人群中忽然会多出许多许多的君子。

袁莎老师曾出访近30个国家交流演出,让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光遍及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高度赞誉。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感人的听觉印象与迷人的视觉印象之高度完美统一的表演。”这应该是对一袭白衣,气质超凡脱俗,宛如九天仙女下凡的袁莎和其出神入化的古筝造诣最画龙点睛的评价吧。

“筝与诗”音乐会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钢琴的洪亮宽阔、吉他的纯厚细腻与古筝和鸣,洞箫的如怨如诉、陶埙的幽深哀婉与诗词相和。古筝与诗词辉映,经典与艺术同在,中西方文化在这里激情碰撞,又完美融合,神采飞扬。

许多天过去了,那婉转低沉的琴音,似细雨打芭蕉,如花开见佛。远听无声,静听犹在耳畔,才知自己依然沉溺在古筝声声里。

筝心诗意,爱之缱绻,绵绵不绝……

新闻推荐

省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入选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年度最佳案例

本报讯6月8日,省法院审理的艾默生电气公司诉潍坊百适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入选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潍坊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潍坊,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