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吹杏核满脸土毫不在乎

潍坊晚报 2018-02-11 11:34 大字

踢沙包。早年,由于小孩子们的玩具太少,一些聪明的人就地取材,废物利用自娱自乐,比如吹杏核就是农村孩子特喜欢的一种游戏,女孩子们则爱玩跳房子踢沙包,在难见荤腥的年代,孩子们都喜欢捉“瞎眼碰儿”,不光好玩,还好吃,能给一家人改善生活。

盼着杏树开花结果约着伙伴玩吹杏核

据华疃二村的栾维强老人回忆,他小的时候经常和街坊邻居的小朋友玩吹杏核。

吹杏核游戏的玩法非常简单.先在地面上用铲刀挖一个小洞,洞口直径约6厘米,洞深10厘米左右。凡参加游戏的小朋友,都必须拿出同等数量的干杏核,统统放进小洞里。小洞俗称“杏洞子”,大家通过一轮“包袱、剪子、锤”,决定吹杏核的顺序。孩子们按顺序趴在地面上,用力吹杏洞子里的杏核,谁的力气大或门道多,就能很快把杏核从杏洞子里吹出地面,杏核就归谁所有,胜利者很是自豪骄傲。

早年农村的地面都是土的,吹杏核的孩子由于要猛吹杏洞子,弄得满嘴满脸都是土,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的,让人看见就想笑,大人们自然是不让自家孩子玩这么脏的游戏,但孩子们偷偷在大街上玩,兴致不减。

笔者姥姥家的场院里有一棵杏子树,姥爷每年都会把大部分杏子担到潍坊城里南门的集市上卖,剩下的杏子分给家人吃,杏核留着,敲出杏仁做小菜用,所以,姥爷是不允许孩子们拿杏核玩的。这时姥姥总是偷偷从姥爷那个木制小箱里拿几个杏核,让笔者去玩吹杏核游戏。从春天开始,笔者就经常到自家场院里看杏树开花结果,盼望能早日得到杏核。

跳房子看技术耐力优胜者可以踢沙包

据潍坊经济开发区双杨街道湖淋埠村徐凤莲老人回忆,她小时候最爱和女伴们玩跳房子和踢沙包。所谓“跳房子”,就是在地面上画出像房子一样的方框,单着一条腿用脚驱动着沙包往前运动,同时要完成“前跳”“后转”等许多规定动作,如果不慎将沙包踢到线上那就算输了。

沙包是用6块不同颜色的方形布料缝的,里面盛着玉米粒或豆粒。踢沙包要看技术和耐力,得“一根一根”地数着,谁踢得数量最多,谁就是优胜者。最后一名要给优胜者“供礼”,把沙包恭恭敬敬地抛到优胜者腿上,让优胜者踢沙包,只有自己接到沙包才算结束游戏。优胜者往往都是把沙包踢往一边,让最后一名难以接到。最后优胜者感到满足了,就踢个顺当的,让最后一名随手接到,就开始下一轮游戏。

除此之外,女孩子还玩过“踢毽子”“拾玻勾”等游戏,也很有意思。

鱼肉荤腥难以见到捉瞎眼碰儿解解馋

小麦刚刚抽穗的季节,在潍北乡下经常见到一些捉“瞎眼碰儿”的孩子。那时农家人生活清苦,常年吃黑乎乎的地瓜干面窝头、咸菜或大葱、大蒜之类。除了逢年过节,很难吃到肉。所以,那时田野里的一些小昆虫或小动物便成了乡间人改善生活的佳肴。

笔者记得那时的傍晚,村子里到处充满了喧嚣。孩子们个个提着罐头瓶、塑料袋,齐刷刷地向茫茫的麦田奔去,大家去捉“瞎眼碰儿”。

“瞎眼碰儿”是一种花生米般大的紫色昆虫,外壳儿硬且滑,白天很少见到,但一到晚上它们就喜欢聚集,尤其是遇到亮光,就冲着亮儿没头没脑地乱扑。所以,人们就称其为“瞎眼碰儿”。

不知多少个麦香飘荡的傍晚,姥姥总是神秘兮兮地小声说:“听你东邻大姨说这几天白浪河的麦地里,傍晚时‘瞎眼碰儿\’特别多,你也去捉些来,咱们也改善改善生活!”笔者一听,兴奋地立马拿起一个罐头瓶,约上安子和全子,急急地向白浪河畔走去。

河堤上一拨又一拨捉“瞎眼碰儿”的孩子,大家见面后微笑着轻轻打个招呼,都心照不宣地涌入麦田。天渐渐暗下来,只见那海一样的麦芒上爬满了黑黑的“瞎眼碰儿”。记得当时大人还这样对小朋友们说:“捉‘瞎眼碰儿\’要逢双日,双日一捉捉一对儿,单日一捉捉光棍!这东西挺有灵性的,不要说话才能捉到!”所以,那时捉“瞎眼碰儿”时都屏住呼吸。另外,一些蹊跷的现象在笔者心头一直不曾解开,那就是即将瓶满袋溢的时候,那些“瞎眼碰儿”却忽的不见了,笔者曾专门咨询过许多大人,都没得到令笔者信服的答复。

当孩子们收获多多,踏着夜色疲倦地回到家时,村子里已是万家灯火。姥姥麻利地将“瞎眼碰儿”用盐腌了,第二天用油一炸,房院内外都飘着一股诱人的香气,全家边吃边聊,那场景充满欢乐与满足。

本期由阎涛绘图(署名除外)

新闻推荐

送生肖核雕 已有23年

孙业刚正在雕刻“生肖狗”。今年由核雕大师邢友弼的徒弟孙业刚免费完成每年春节,核雕大师邢友弼和徒弟们都会向潍坊市正月初一出生的宝宝免费赠送生肖核雕,今年同样不例外,这一爱心活动已经持续...

潍坊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潍坊,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