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潍坊首台计算机诞生记

潍坊日报 2017-12-01 09:00 大字

我于1975年底因解决爱人户口和夫妻分居两地问题,由四机十院二十八研究所调回潍坊。回到潍坊后,我经历了潍坊电讯仪表厂决策、定点、选型、制造计算机的过程。四十多年时光荏苒,回忆那段往事,仍然久久难以忘怀。

当年潍坊电讯仪表厂上马计算机产品,只有几十个工程技术人员,三百多个职工,既生产热工仪表,又生产硅两瓦电台,再要试制计算机,真不简单。

现在回想起来,上马计算机类产品,总体上看有它的必然性,也有它的偶然性。必然性表现在当时上级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人非常重视,例如地区电子局于锡京副局长和市电子局姚瑞敏局长,他们分析把握电子产品发展方向和洞察市场需求潜力十分准确,计划决策非常果断,时常怀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敢想敢干精神,并且亲临科研生产第一线。

它的偶然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选准DJS—130计算机是关键。我是1976年初上班,分配到市电子局技术科工作。刚过完春节不久,于锡京副局长去北京四机部参加计划会议,在计划会议上汇报工作时,说我们潍坊有信心,一定要上马计算机产品,省电子局也支持我们的想法和意见,争取给列入国家计划。信息反馈回潍坊,市电子局有关领导通知我和电子仪器厂的丁副厂长等立即出差去北京,与于锡京副局长共同会商争取上马计算机事宜。

到了北京以后,于局长向我们几个人介绍会议情况,说这事已经在计划会上基本确定了,同意潍坊上马计算机产品,就让潍坊电讯仪表厂干,初步确定型号是DJS—200计算机。当时该型号计算机正处于设计阶段,还没有定型。我向于锡京副局长提出建议,这个型号不太合适,要上就搞DJS—130计算机比较可行,于局长答应再与四机部请示汇报。

于局长是胶东人,四机部计划处处长也是胶东人,是位女同志,老乡见老乡,说话就比较坦诚直率。于局长带领我们大家第一次向她汇报我们的设想后,她说:“该机型已经布点10个定点厂,都已经开始试制生产,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你们能够赶上去吗?”随后她又给出建议我们上DJS—140计算机的方案。

回到住处,于局长立即召集我们开座谈讨论会。我把我的建议在会上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汇报。DJS—200计算机性能指标基本上是PDP的翻版,属于当时的大型计算机系列,投资规模较大,潍坊的技术力量远远不够;DJS—140计算机,没有定型,同样存在技术风险和销售风险问题。相比之下唯有DJS—130计算机当时已经设计定型,图纸资料比较齐全。此选项我看应当是首选项。

于局长仔细地听我们汇报,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我们对此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于局长最后决定再汇报、再争取。

其后,我们在北京又待了两天,于局长带领我们反复向四机部计划处汇报,说明我们的信心和诚意,感动了处长,终于同意把潍坊电讯仪表厂列为DJS—130计算机第11个定点生产厂。

第二个偶然性因素是山东大学给我们开办为期一个多月的计算机学习班,为我们培养了生产技术骨干近20人。当年大部分人不知道什么叫计算机,什么叫程序,一点基础也没有。王建勋比我调来得早,担任厂里的支部委员,他也负责试制计算机这个项目。王建勋就跟我商量,让我出面联系,请山大给我们办个计算机学习班行不行?我说行!说干就干,第二天我们就去了济南。山东大学计算机专业设在数学系,我们找了数学系总支书记徐桂新,徐书记非常爽快地答应给我们办班。随后就开始了一个多月的学习班,当时参加学习班的人还有王家枢、刘通顺、徐兴海、赵方明,黄静康等近20人。

第三,走出去向兄弟厂学习取经,参与到兄弟厂器件老化筛选、生产加工、调试老化实际操作中去,积累实践经验。学习班办完后回到厂里,厂领导又决定走出去向已经开始生产的前十家定点厂参观学习。

这两路人员学习回来以后,基本上对焊接生产工艺、器件老化筛选、磁芯存储器等都已清楚,就分成运控组、内存组、外设组、器件老化筛选组四个小组,采购部分专用设备,自制部分老化测试仪器,夜以继日地干起来。

当时,厂里自己采购的器件,来自不同厂家,质量等级参差不齐,总体上质量水平不高,在器件老化筛选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我很着急,又想到苏州计算机厂,我请求苏州计算机厂分管技术的厂长给我想想办法,他给我写了一张便条,介绍我从天津买来一整套器件,解决燃眉之急。

调试工作开始后,我和刘通顺在机房一待就是三天。我们两个主要任务是调试运控程序。这时我们的压力很大,全厂上上下下都在注视着我们。这三天很难熬,我们精神高度集中,身体已经觉察不出疲劳的感觉。第三天终于调试通过,计算机上的小扬声器,庄严而优雅地播出“东方红”曲子,成功了!早晨,全厂职工上班后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奔走相告,都非常高兴。我们两个也感觉轻松了许多,当我俩从机房里走出来透透风时,大家都把祝贺的话语和羡慕的眼神投向我们。这标志着潍坊第一台DJS—130计算机试制圆满成功!

计算机试制成功是好事,但是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占用资金太多,前后相继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对于一个小厂来说,流动资金周转出现困难,需要尽快将计算机卖出去,将资金周转回来。据说厂里曾经派人到四机部找计划处分管分配计算机指标的人,争取将这台计算机分配出去。部里的人给出的意见是:“你们上的比较晚,质量情况我也不了解,你们先自己找个用户吧。”

后来,我记不清是高兴华书记还是王振达副厂长当中的哪一个找我谈话。议题就是想办法把第一台计算机卖出去,让我先走出去探探路。

当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北京。正好遇见二十八所的部分人员在北京搞民航的空中管制系统,我住在四机部十院(电子研究院)招待所,一天晚上,我去他们房间聊天,我说这次来北京是因为厂里给我一项任务,要把第一台计算机卖出去。我在二十八所老同志的帮助下,找到了四机部计划处的有关同志,详细向他汇报了我们生产DJS—130计算机的有关情况。他听完我的汇报后说:“我给你分配一个技术力量较强的单位作为第一个用户。”既然四机部已经答应给分配,我就回到潍坊,向领导汇报情况。没过几天,十四所的人果然来到潍坊考察,要订我们的第一台计算机。

之后顺利签订《购销合同》,通过考机和现场试验,他们对我们的计算机质量十分满意,临走时,他们说再增加一台,也就是说,十四所一次就订购了我们两台计算机。两台套回收资金120万元,全厂干部职工为之振奋。十四所是全国研究雷达最先进的科研机构,一次订购两台计算机,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也让同行生产厂家刮目相看。紧接着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又来签订合同,要了我们第三台计算机。潍坊电讯仪表厂生产的计算机在四机部里也出名了,以后基本上都是按照部里计划分配销售的。

冯渭川撰稿

新闻推荐

研学旅行之贝特儿童城 龙泉实验小学二年级五班 李承山

今天,老师和潍坊日报的大记者带我们去研学旅行了。我们先去参观了服装厂,然后去了贝特儿童城。我们体验了工人、警察、飞行员、消防员等各种职业。其中,警察是我最喜欢的一项。我和同学们身穿警...

潍坊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