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棚塑料薄膜成跳闸主因,潍坊市多方保障用电安全 无人机火眼金睛查故障

潍坊晚报 2017-11-13 10:54 大字

◥工作人员遥控无人机进行安全巡视。新的供暖季即将来临,随着用电负荷的不断增大,又到了用电安全事故易发期,电网安全作为工业强市和品质城市的重要内容,是市民关注的头等大事。11月9日,记者从国网潍坊供电公司了解到,塑料大棚薄膜等异物近年来成电网跳闸事故的主因。为保障冬季用电安全,潍坊采用无人机护航电网线路、收购大棚塑料薄膜销毁和安装上千个在线监控摄像头等方式保障秋冬用电安全,目前电网事故率同年下降3成。

无人机升空拍照

11月9日,伴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声,一架多旋翼无人机腾空而起,国网潍坊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工作人员王超遥控着一架无人机,对潍日高速施工现场进行线路巡检和故障缺陷查找。无人机升空后,王超立即使用无人机对线路进行拍照。“高空线路凭肉眼难以发现问题,但通过电脑对图片进行放大,技术人员可以清晰地发现腐蚀、放电等现象。”输电运检室相关负责人孙晓磊说,得到结果后,工作人员会马上申请将线路转为检修状态并立即组织人员对损坏的线路进行更换,以保证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潍坊作为山东省三个无人机巡视电网线路的试点城市,为保障电网安全取得了显著成绩。”孙晓磊说,通过无人机巡视,能发现平常巡视时肉眼、望远镜看不到的角度以及一些微小的缺陷,通过放大图片能很清晰地看到跳线、金具、绝缘子等各部件的运行情况,就像显微镜一样,再小的“病菌”在镜头下也无所遁形。

无人机机身轻巧,可以穿越高山、河流对输电线路进行快速巡线,对架空线的铁塔、支架、导线、绝缘子等进行全光谱的快速摄像和故障监测,线路所有故障点都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由于巡视速度快,有利于快速定位故障点,提高抢修效率。特别是在各种复杂地形、恶劣气候、灾害天气下,可及时、准确、高效地获取现场信息,免除人工登塔、登杆、走线等作业,可有效地避免各种危险。

带电抢修危险艰巨

秋冬季节,大风频发,对供电公司的检修人员来说,是一个时刻保持警惕的时期。据了解,线路一旦跳闸,后果不堪设想。工作人员必须采用高空带电的方式来处理异物。为防止坠落和触电,上去的抢修人员都系上安全带、穿上专门的屏蔽服,再爬上四五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的铁塔。

“大棚的塑料薄膜、风筝和工地的反光膜近年来已成为电网跳闸事故主要的诱因之一,在异物搭挂中占80%—90%,而异物搭挂又占电网事故率的50%。”带电作业室工作人员于金亮说,潍坊农业大棚发展和高楼大厦不断建设,但部分市民安全意识不够,没有做好对大棚塑料薄膜、工地反光膜的及时处理,导致近年来事故发生率有所提升。

于金亮说,与高压线零距离接触的同时,抢修人员必须迅速向目标靠拢,像杂技演员走钢丝一般来到异物所在处,把缠绕的薄膜剪断,放进随身携带的垃圾袋里,再原路返回。每次都要经过几个小时的高强度、高危险作业,才能彻底清除挂在导线上的薄膜等物,完成对重要供电线路的带电消缺任务。

上千摄像头筑“天网”

“每年大风高峰期,我们都会收购村民废弃的大棚塑料薄膜,送到垃圾场销毁。”输电运检室工作人员王磊说,对于发现线路走廊附近有塑料袋、薄膜等易被风吹起的杂物,他们都会及时清理。在重要杆塔、线路旁设置明显警示牌,缩短巡视周期,对在电力线路防护区内放风筝、气球等行为,发现一起,制止一起。

“2015年潍坊市发生了17起跳闸事故,2016年4月我们增设了电力线路防外破监控指挥中心,安装了摄像头保障及时处理用电安全隐患,当年仅有7起安全事故,事故率降低了58%,今年事故率又同比降低33%。”输电运检室的工作人员于学超说,目前全潍坊已安装了上千个摄像头,构筑了一张安全“天网”。

记者在监控室看到,电线杆和铁塔已安装了摄像头,每隔1小时就会及时传送图像,监管人员也会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当地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处理。目前这张“天网”实现了对巡检、操作流程进行全程可视化管控。文/图本报记者赵春晖宋树云实习生王丽霞

新闻推荐

潍坊小伙 爵士乐达人

今年6月24日,在中国台北举行的第28届台湾金曲奖颁奖礼上,Mr.Miss(先生小姐)组合获得了最佳演唱组合奖。台湾金曲奖是华语乐坛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奖项,Mr.Miss(先生小姐)组合第一次参加,...

潍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潍坊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