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把中国文化带到更远地方
团市委、潍坊日报社、中国工商银行潍坊分行共同发起的“把爱带回家”活动,自开始以来一直关注着在外地的潍坊游子,给他们带去温暖与关爱。2月26日,记者通过“把爱带回家”活动,联系到了国家公派到克罗地亚教授汉语的潍坊老乡刘红。她告诉记者,身在异国格外思念家乡,她最大的愿望是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文/潍报全媒体记者李楠图/受访者提供
今年2月公派任务便完成,又延长了一年
2月26日晚,记者联系到了远在欧洲东南部克罗地亚的潍坊人刘红。因为有7个小时时差,潍坊已是万家灯火,克罗地亚却正值午后时分。刘红告诉记者,自2019年离开潍坊,受疫情影响,她已有近两年没回家了。
刘红今年52岁,老家临朐县城关街道,199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当时的潍坊高等专科学校任教。2000年经历学校改革合并后,她成为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一名老师。2019年,刘红主动提出申请,成为国家公派到克罗地亚的汉语老师,目前在萨格勒布大学人文学院任教。
之所以选择远赴异国教书,刘红坦言,她在潍坊学院教授的一门专业课名为“跨文化交际学”,这门学科比较需要海外教学经历。之前,她接触过不少在国外教汉语的中国老师,也一直有把中国文化传递到国外的想法。于是,机会来临时,她便报了名。
原本打算每年回国一两次的刘红,却没想到因为一场疫情,已近两年没回国了。原本今年2月,她的公派任务便能完成,但受疫情影响,她的公派时间又延长了一年。
通过各种活动让当地学生了解中国文化
人在异国,举目无亲,刚到克罗地亚的时候,刘红着实感受到了漂泊孤单的滋味。由于不懂克罗地亚语言,她只能连说带比划地用英语跟人交流,刚到异国又需要办理格外多的手续,那段时间她总是特别想家。
慢慢地,在忙碌的工作中,刘红的心情逐渐舒畅起来,也找到了自己公派的意义——传播中国文化。刘红表示,克罗地亚人对中国人很友好很热情,但是他们并不了解中国文化与现代文明,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个古老又神秘的民族。刘红便通过办讲座、活动等形式,让更多当地人了解中国。
刘红说,她曾教学生们了解京剧、做剪纸,学生们的剪纸作品被她陈列展览,收效甚好。她还传播中国茶文化、中国古典音乐、中国饮食文化、八大菜系等,每次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兴趣。
“每次我讲中国文化的时候,学生们总是一脸神往与好奇。”刘红说,让她欣慰的是,自从她来到萨格勒布大学,已陆续有4名克罗地亚学生申请到中国留学,让她十分有成就感的同时,也深感身上责任重大。
一家三口分处三地,靠视频电话“云过年”
每逢佳节倍思亲。刚刚过去的牛年春节,刘红可谓难以忘怀,她、丈夫、儿子三人分别身处三地无法团聚。她在克罗地亚教书,儿子在德国留学,丈夫在潍坊工作,除夕之夜,一家三口只能“云过年”,靠视频电话抚慰相思之情。
尽管如此,刘红也会苦中作乐。每到中国传统节日,她会买点鱼、肉回宿舍自己做一顿丰盛的中国饭,满满的仪式感;每个周日是他们家雷打不动的“视频日”,一家三口通过视频聊聊学习和工作,彼此关怀。
刘红说,让她感动的还有学校领导及同事的关心。疫情暴发后,潍坊学院专门成立“境外教师群”对他们进行帮助;中国驻克罗地亚大使馆、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中心也有专人负责关心他们,帮他们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除此之外,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关心也让刘红感到温暖。刘红的婆婆是一个76岁的农村老太太,为了跟她联系,专门学会了用微信,经常给她发语音、视频聊天。
欣喜于家乡点滴变化盼望早日回家团聚
刘红说,来到国外之后更感受到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目前克罗地亚网购发展不快,手机支付也不方便,购物还要刷卡。”刘红说,每当感受到这些,她都深深为祖国的快速发展而自豪。虽然近两年没回家乡,她却十分关心家乡的点滴变化。“听说潍县中路现在又快又美,听说城市街角多了许多口袋公园,听说潍坊正在打造宝通街快速路,听说多了许多美味的小餐馆……”这些变化,让刘红欣喜不已。
刘红告诉记者,身在异国,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美食。在克罗地亚吃得最多的是咸面包和三明治,街头最多的是面包店。这让刘红格外想念潍坊热气腾腾的肉火烧、朝天锅和和乐。“我曾经自己用烤箱做肉火烧,但做出来完全不是一个味。”刘红笑着说。
当记者问及她如今最大的心愿时,刘红说,希望疫情尽快过去,她能回到家乡与亲朋好友团聚,与家乡亲人不再分开。在这之前,她愿做一名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把中国文化带到更远的地方。
新闻推荐
牛年春节期间,为进一步活跃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潍坊市各文旅部门结合疫情防控形势,推出一系列贴...
临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临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