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方砚台上雕出“一带一路”
临朐的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刘文远创作大型系列红丝砚雕
近日,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刘文远创作的《一带一路》大型系列红丝砚雕惊艳面世。7月27日,记者采访了解到,该作品涵盖包括中国在内的66个早期加入“一带一路”国家,以临朐红丝砚为载体,选取每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文物古迹等为创作内容,历时两年多创作完成。
一块砚代表一个国家,精心雕刻各国地标
走进刘文远在临朐县城的“正文堂”,大大小小的红丝砚映入眼帘,无一不色彩艳丽、雕刻精美,用手触摸如玉般细腻。
刘文远新近创作完成的大型系列红丝砚雕《一带一路》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占据了展示架的主要位置。该系列作品由包括中国在内的66个早期加入“一带一路”国家主题砚组成,整体采用古代门字砚造型,开篇砚首为中国砚,巧借砚额上流云般的纹理,在空余处雕刻了长城,宛如一条巨龙在云雾中、山峦间,蜿蜒腾飞。砚堂中的天然丝纹像一轮红日光芒四射。砚台的底座用红木制作而成,以竹节为造型,寓意中华民族刚正不阿的气节,刻制篆书“一带一路”突出主题,使砚台和底座有机结合。这块砚台长约1米、宽约60厘米,气势恢宏。
代表其他65个国家的砚台长27-28厘米,宽15厘米,砚额精心雕刻了每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文物古迹、动植物等,像孟加拉国选取的孟加拉虎、新加坡形似莲花的博物馆等。砚背则以浓缩的文字介绍了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气候等概况。
参加论坛受到启发,筹备用了近半年时间
51岁的刘文远是临朐人,1985年起从事砚雕工作,一双大手上起了厚厚一层老茧,看上去非常粗糙,执起小小的刻刀上下翻飞、十分灵活。受祖辈赏石爱砚的影响,他从小酷爱金石、书画,并自学打磨、刀刻,巧用线雕和浅浮雕手法,将材料缺点化为创作素材,并将自己所长的书画、篆刻、国学融入其中,使其更有韵味。其作品多次在全国、省比赛和展览中获得金奖,他也被评选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一带一路》系列红丝砚雕的创作灵感来源,要从2018年他带着作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非遗高峰论坛说起。在这次论坛上,刘文远的作品亮相后,吸引了很多工艺名家的关注,有人建议他以“一带一路”为主题进行系列创作,既能展示红丝砚之美,又契合国家战略。
回到临朐后,刘文远即着手“一带一路”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经过近半年的准备,最终形成了系列作品构思。
中国砚体积更大,代表倡导国的领袖意义
刘文远告诉记者,一开始他打算借用每块红丝石的形状来打磨砚台进行创作,后来意识到这样虽然节约原料,作品却显得有些杂乱、不统一。最终,他决定采用开篇砚首中国砚与其他国家砚台4:1的比例进行统一创作。“中国砚体积更大,代表着其作为‘一带一路’倡导国和发起国的领袖意义。”刘文远说。
红丝石花纹千变万化、石线较多,新的创作理念既要体现其精致的纹理,又要保证颜色、质地和大小基本统一,对原材料要求比较高。“这样一来,就需要有足够的材料储备。”刘文远说。
经过日夜创作,历时两年多,《一带一路》系列红丝砚雕创作完成。整个作品寓意为中国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正在同世界高度融合,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启世界繁荣发展之门。“通过这一系列作品,希望能够宣传临朐红丝砚,带动红丝砚行业发展,进一步宣传临朐、宣传潍坊。”刘文远说。
文/本报记者周晓晴图/通讯员张克奇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15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为进一步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潍坊市将推出“计量服务中小企业网络大...
临朐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