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依托

农村大众报 2020-05-14 23:39 大字

在我工作、学习、生活的道路上,称她——《农村大众》为指路明灯,可谓名副其实。因为,这张小小的报纸,承载了我和我家庭的许多梦想和欢笑,是我情感的依托,也是我不断拓展生活空间的舞台。

最早接触《农村大众》这张报纸,时间应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大我9岁的家兄担任生产队的会计,村集体订阅了包括《农村大众》在内的不少报纸。每天的报纸都是先送到他的家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因此,我读报比别人更便利。

对这张内容丰富、注重实用、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报纸,周围的人都特别喜欢。尤其她那些具有实用价值的致富经,更是让农民兄弟爱不释手,家兄就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那年,他根据报纸上介绍的快速养猪新方法,在村里率先搞起了养猪业,找到致富金钥匙的他,一下子成了村里的冒尖户。

为了让更多的人也像他一样快速发家致富,我试着写了一篇《快速养猪法显奇效》的小文章发给了《农村大众》,很快就在1988年1月12日第三版发表出来。这篇小文章使家兄成了养猪名人,乡亲们纷纷来向他请教,光是在我们村,一下子就带起了五六个养猪专业户。

从此,身为乡村教师的我,对这张报纸也更加亲近。对那些发生在身边的农村新人新事,我总是敏锐地进行捕捉,第一时间进行宣传报道。随着发稿数量的不断增多,我也成了当地的写作名人。

从写新闻到既写新闻又进行文学创作,我完全得益于《农村大众》当时创办的文学副刊栏目。整天喜欢读报纸的父亲,特别喜欢有个叫冯恩昌的作者写的文章。每当看到他写的文章,父亲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对我说:“冯恩昌又发表了一篇!”那神态就像自家人发表了文章一样,既高兴又自豪,对我还带有一点含而不露的鼓励。这个临朐的写作达人,成为我最初走向写作之路的引导者。

《农村大众》不仅帮我实现了最初的写作梦,也成为推动我不断奔跑的“助力剂”。由于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我这位生活在偏僻乡村的“教书匠”,被调到县教育局办公室,专门从事文秘工作。在人生的道路上,她为我拓展出一片新的天地。

通过《农村大众》这个平台,我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魏金柱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在邮局工作、专门投递农村线路的朋友,不但是报纸的忠实读者,也是一位热心作者。他经常将一些农村见闻写成稿件,投给《农村大众》。前些年,我还在《农村大众》上看到他写的一篇《茌平镇5000亩大蒜“待嫁”找“婆家”》的文章,印象深刻。

2018年,我在《农村大众》上发表了《人生无愧问天地》短文,那是对去世父亲的纪念。《农村大众》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我终于为父亲忙碌的一生,画上一个没有惆怅的句号,尽了一个儿女最后该尽的一点孝心。

因此,我经常感慨:“《农村大众》是我的良师益友,更是我生活中的指路明灯,我要像爱护自己的爱人一样爱护她。”

新闻推荐

万爱千恩百般苦 不求回报慈母心 母亲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三位既普通又特殊的妈妈,感受浓浓母爱

母亲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从孩提时的悉心抚育、谆谆教诲,到日常生活中的唠唠叨叨、嘘寒问暖,...

临朐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