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连双岁团聚福有余
□ 本报记者 卢 昱
今天是腊月的最后,也叫年除日。今晚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也叫“除夕”“大年夜”“年三十”等。年除,就像大红灯笼最亮的一束光,将家家户户的年打上金黄底色。
在齐鲁大地上,除日是辞旧迎新的日子,贴春联、挂年画、祭天地、祀祖先、燃爆竹、照庭、守岁、拜年、分压岁钱,是山东地区最主要的习俗。
除日祭祖仪式最为隆重,各地一般是上午挂家谱,黄昏请祖。而春联的形式各地不同。大门贴过对联之后,还要在各处贴横批与竖批。在家具和盛粮食的缸上,贴一个菱形的小“酉”贴,期盼器物中保持“有”的状态,体现了农家人淳朴美好的心愿。有的地方,在粮囤上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羊牛圈外贴“六畜兴旺”,牲口槽上贴“骡马满槽”,大车上贴“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日照沿海渔民,除日午后到渔船上贴对联,将“招财进宝”合写为一字,贴在船头。现在多地也流行在汽车上贴合为一字的“招财进宝”。
山东各地过年盛行贴年画,年画内容十分丰富,有各种故事,如历史、戏曲、山水题材等,主要形式为中堂、单开、四条屏等。在诸多的年画中,以鸡画、鱼画、娃娃画较为普遍,鸡表示吉祥,鱼意味着钱粮有余,娃娃则象征人丁兴旺。在鲁南地区,很多农户于年前买青竹一竿,除日傍晚,用黄表纸包麦麸垫在磨眼底部,再将青竹插进磨眼里竖起,竿顶挂许多五色门笺,寓意“节节富(麸)足(竹)”,俗称“栽摇钱树”。这棵“摇钱树”一直要栽到正月十五。
除夕夜,离不开红红火火。民国《长清县志》记载:“阴历十二月三十日,各家皆换门对。日落后,用蒿草在门外或庄边焚之,点爆竹、放花,谓之‘照庭’,亦有徒烧蒿草者。”民国《曲阜县志》云:“家家作圆明灯照庭院。”在德州、博兴、临朐、鲁西南等地,有布灯的习俗。临朐民间叫做“树灯笼杆子”,即用一根长木杆挑起灯笼,树在天井里。德州等地还有“烧天庭”的习俗:将一捆谷草树在天庭中点燃,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代表五谷,谷草燃向哪方,说明当年哪种作物丰收。
因“岁”与“祟”谐音,山东各地都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滕州农村多用火盆装劈柴点燃,一连燃烧三天,叫做“沤岁”,意味着来年的日子红火兴旺。在德州,农民常在除夕打着灯笼到麦田,将灯笼放在麦田一头,人到另一头趴下,朝灯笼的一头看小麦长势,测来年丰收,叫做“打麦影”。
在农村,鸣放鞭炮是除夕日一项重要活动。除夕日鸣放鞭炮的时间各地不一,滕州家家都在午后放一挂火鞭;德州在除夕吃完饺子以后开始,一直到初一拜年,响声不绝,胶东则于除夕饺子刚煮好时,开始祭祖,鸣放鞭炮。龙口、蓬莱以及胶东东部在除夕零点鸣放鞭炮最多,烟火此起彼伏,炮声响成一片。当然,现在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放鞭炮了。
此外,除夕日也有很多忌讳。在山东大部分地区,凡是做供品的饺子要用素馅,一般用豆腐、鸡蛋、菠菜和植物油调馅,饺子要小一些,形状像元宝。传说,神灵吃了这样的饺子,头脑更清醒。
山东各地一般从除夕“发纸”后,许多禁忌随之而来。“发纸”也称“发纸马”,即在院中供桌上摆酒菜,点香,用芝麻秸、豆秸或棉柴等在院中生火,在除夕夜的尾声,烧纸磕头,敬拜天地三界诸神。从“发纸”开始,全家人就不准说笑,要多说吉利话。如煮水饺若有破了的,不能说“破”了或“烂”了,而应说“挣了”或“发了”;若不小心打碎东西,大人也不会训斥,而是说上一句“岁岁(碎与岁谐音)平安”;吃虾不能说“虾”,因为“虾”与“瞎”谐音,要说吃“蜷鱼”。“发纸”后,地上的所有果皮、垃圾一概不能扫除,因为此日禁忌扫地,否则将会把家里的财富扫到门外去了。在鲁南多地,还有忌推磨、忌挑水、忌扫地、忌动针线等多种说法。
当然,随着教育水平的日益普及和提高,农村人的知识水平也不断提高,很多观念不断更新,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对这些所谓的“禁忌”已经不再当回事儿。
山东各地都有除夕守岁的习俗,全家团聚,一夜不眠,通宵达旦。莱阳守岁,俗称“熬五更”,一边喝酒,一边谈笑。即墨地方的年夜饭要吃豆腐和鱼,叫做“福有余”。
新闻推荐
去年以来,临朐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始终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突出项目带动,强化园区支撑,全力抓好“双...
临朐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