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道岭上眺望一座山

潍坊日报 2019-12-20 08:42 大字

◎张克奇

品读临朐作者冯学文先生的中篇小说《荆花岭》,不自觉地就想到了“静水流深”四个字。

如今的文坛,也跟各行各业一样,充满了些许浮躁和喧嚣,看似葱茏茂盛,实则弥漫着不少空洞乏味的气息。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对文朋诗友们的作品倾注了很多关注,可喜的是作品层出不穷,可叹的是佳作不多,真正有点分量、能引起共鸣的更是凤毛鳞爪。原因就在于大部分作者在创作上仅仅满足于抒发一点小情小调,玩弄一点“温饱文学”自娱自乐。其实这也没什么不好,毕竟读者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写作的形式和题材越是百花齐放越好。但是有时还是忍不住有些惋惜。

怀着这样的渴望和希冀,读到冯学文的《荆花岭》,我是非常欣喜的。

为什么喜欢《荆花岭》呢?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从《荆花岭》里,我读到了深厚鲜活的现实生活。艺术作品最忌无病呻吟,而是要深深地扎根于脚下这片土地,努力表现出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情境、生存状态以及里面包含着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我属于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作者,个人的一点经验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比较牢靠。冯学文的《荆花岭》,纵横了几十年的时空跨度,这样的宏阔架构其实是不好驾驭的。冯学文之所以能驾轻就熟,很大程度就得益于他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对乡亲们的语言习惯、思维模式、处事方式都了然于胸,所以写起来如鱼得水,让人感觉亲切自然。荆花、笔杆儿、二蛋、刘丽,以及生活的无常、创业的艰难、欲望的挣扎、人性的美丑,错综复杂、跌宕起伏却最终又各归其位。总之,从《荆花岭》中,我看到了冯学文的高明:写生活,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只有这样,作品才会既厚重又鲜活,才能经得起检验。

二是从《荆花岭》里,我读到了独特鲜明的表达能力。《荆花岭》很好地展现了冯学文扎实的文字功底:简练、准确、有味。书中最具鲜明个性特点的,应该是主人公荆花的语言,真正达到了只闻其声便知其人的效果。比如荆花偷着去地里帮笔杆儿干活,笔杆儿问:你这么帮我,图个啥?荆花:哈哈,你有啥可图的?看你可怜呗!再比如,笔杆儿和荆花同时考上了高中,荆花虽然家里富裕,父母却因为她是女儿身不想让她去上,笔杆儿家里虽然贫困,父母却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儿子上学。这时两人有几句对话。笔杆儿:我爹说了,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上学!荆花:你家的锅值多少钱啊?金子做的?这样的语言,看似的调侃里,又包含着多少的心酸、泪水和爱意。

三是从《荆花岭》里,我读到了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冯学文骨子里是个比较安静的人,不急功近利,也不张牙舞爪。这样的人,是适合做事的。在我的印象里,冯学文的创作数量并不多,但是每一篇都能看出他的认真和刻苦精神。说实话,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看似丰富,但是真正能拿来进行文学创作的素材却并不多,看准了一个素材、找到了一个主题,就要树立一个打深井的目标,用心用力去往深了打。就像一个名作家所说的,打得深了,才会打到水,有时也许还会遇到石油和矿藏。

文学是一条苦旅,走得越远就会发现前面的路更长、山更高,需要继续保持好定力,发挥好优势,以一名泰山挑山工的精神去奋力登攀。真诚期待着冯学文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最终实现从这道“岭”登上那座“山”。

新闻推荐

冬季恶劣天气增多 临朐交警全力做好交通事故预防工作

商报潍坊消息(记者朱德蒙通讯员刘洪斌)冬季以来,随着雾霾、冰雪等恶劣天气增多,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临朐...

临朐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