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柿饼”背后的“微笑曲线”

潍坊日报 2019-12-18 09:18 大字

□本报记者付生

深秋初冬,天干风燥,正是晾晒柿饼的好时节,在纯自然的气候调节下,渗透到柿饼表面的糖分慢慢凝结成白色的糖霜,爬满了整个柿饼,把大自然的甜美味道带给了人们。

冬至前夕,记者再到临朐县五井镇隐士村,看见柿子晾房里挂满的一串串黄中透红的柿饼上已布满了糖霜,果农们穿梭其间,对每一串都认真观察,看是否达到优质的标准。

“我们的柿饼制作秉承古法,天然晾晒,晾足一个半月,直至果肉清甜红亮,挂满浓霜。”村民史华东告诉记者,通过电商销售渠道,他家去年卖了近5万斤,今年柿饼还没下来就已预订出1万斤。

晾晒柿饼,用的是祖辈传下来的经验;开拓市场,却是当代人开拓创新的结晶。这个有着近百年柿饼生产历史的小山村,通过探索柿子精深加工、打造“柿文化”“电商+柿饼”等路子增加附加值,擘画出了一条以柿子种植、产品加工、农业开发、旅游休闲为一体的U形“微笑曲线”,从一个省定贫困村,发展成为年产柿饼300万斤、年产值3000多万元的乡村旅游知名村、柿饼生产模范村。

按照“微笑曲线”理论,在产业链中,生产加工位于底部的低附加值区域,研发创新和品牌服务位于两侧扬起的高附加值区域。让柿子脱胎换骨,必须走从底部的生产领域向两侧延伸、向高端攀升的全链条之路。

先让一侧“笑起来”。隐士村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大好机遇,借助临朐打造全域旅游大平台,在创新发展模式上下功夫,突出“隐、柿”理念,聘请专业设计院,投资3000多万元规划打造村史馆、土特产超市、精品民宿等基础设施,建成了江北最大的景观柿子晾晒基地——隐士产业园,统一规划建设柿子晾晒房200多套,建筑面积达22000余平方米。

隐士村民第一次发现,柿饼不仅能用来吃,还能用来“观赏”,是特色旅游资源。村“两委”成立“隐士人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动村民将闲置房屋、土地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发展民宿、农家乐和特色种植,年末按效益分成,实现保值增值。目前,已建设民宿20个,年可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村民每人增加收入近1万元。

再让另一侧“笑起来”,他们在品牌服务上下功夫。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集种植、加工、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格局,成为隐士村发展的底气。

一个个连着蒂的大尖柿,里面窝着一汪通亮的果肉,这是该村的“流心柿饼”。村民赵万法是柿饼制作老把式。他告诉记者,要做成这样一个优质柿饼,除了要以本村的名品尖柿为原料,还要经过采摘、筛选、削皮、挂晒、捏制、捂霜等12道精细工序。正是这样的匠心制作,让隐士柿饼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用这样的好产品打市场,隐士村紧跟时代步伐,由村“两委“牵头建立了隐士生态旅游度假网站和淘宝网店平台,推动他们的柿饼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国内外市场。

“过去被卡住销售渠道,经常被压价,不论收成多好,收入就是提高不了。出去一打听,还没有知道我们隐士品牌的。现在,自己搞电商,让优质产品直接对接市场,价格是原来的两三倍还供不应求,牌子越来越响,挣的越来越多。”隐士村村党支部书记史学堂介绍,村内已发展电商经营户60余家,每年可销售柿饼近40万斤,年产值1000多万元。

有了电商销售渠道的支撑,还带动了村内柿子酒、柿子煎饼等系列柿子加工产业的兴起,村民经营生产意识不断增强,柿子产业链条不断拓宽,已有3家柿子酒加工作坊,30余家柿子煎饼加工户。

天然的生态、创新的发展、品质的保障、辛勤的劳动,让隐士村成为中国(临朐)柿文化旅游节的重要承办地,向世人展现了小柿饼也能绘出“微笑曲线”大产业链的乡村振兴生动实践。

新闻推荐

曲美玲:为城市生活注入幸福力量

YMG记者曲彩云摄影报道她是“一言不合”就奔赴现场的行动者;她是全年龄功能性景观的探索者;她是烟台万科美好生活...

临朐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