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用一生报答党给我的两次生命
□本报记者潘来奎
从一个农村穷苦孩子成长为领导干部,从挣扎在死亡的边缘线到过上幸福安逸的晚年生活,古稀老人马鸣棠的人生经历也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一个缩影。
1945年9月,马鸣棠出生在临朐县农村,一家人过得清苦却也其乐融融。然而,在他六岁的那年,当地突发黑热病疫情,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很多人得不到及时救治死去。“我也被传染了这种病,四肢如柴肚子却胀的像皮球。家里人把我放到一张门板上,整个人奄奄一息,眼看就不行了。”马鸣棠回忆道。
就当家里人为马鸣棠准备后事的时候,共产党派驻冶源镇的医疗大队知道了这件事,火速赶到他家。“医疗队的人说把我接过去免费治疗,家人开始还不相信。后来经过一年半的治疗,我的病终于好了。”马鸣棠说,出院的那天,父亲、叔叔和爷爷都来了,一家人跪在地上给医疗队磕头感谢救命之恩。这一幕深深地烙在马鸣棠的脑海里,一生难以忘怀。
1961年,初中毕业后的马鸣棠回到老家参加劳动,由于吃苦耐劳被选为团支部书记。1964年,省里选拔优秀的农村团支部书记到省团校学习,马鸣棠有幸入选。学习回来后到共青团临朐县委员会工作。“如果没有这次机会,我就难以从事公务员的职业,不能为党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是党给了我政治生命。”正是因为抱着这种朴素的信念,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培养年轻人的时候毫无保留、诲人不倦。
1993年,他带着几个年轻人到昌乐调研农村股份制改革试点,“将近半年的时间,我们一直蹲在昌乐,在二十多个点来回跑,搞调研写材料,最后汇集成书《农村股份合作制指南》,不仅锻炼了年轻同志,也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表扬。”
退休后的马鸣棠本可以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可是他却更忙了。“现在人的寿命长了,平均年龄将近八十。也就是说,退休后的时间跟参加工作时间差不多。我不能整天混吃等死,而是要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增加人生的厚度和内涵。”马鸣棠说。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举国震动。已经退休的马鸣棠毅然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捐出来,“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有我这个老党员贡献了一砖一瓦就够了!”2018年,潍坊市部分县市区遭受洪水灾害,马鸣棠又坐不住了。“我从新闻上看到,一些远在北京、济南工作的临朐老乡都在积极为家乡捐款,我们这些在潍坊工作的怎么能无动于衷!”他立即联系自己的亲朋好友,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为救灾重建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利用两年的时间把五六十年的人生经历汇集成书《耕耘人生》,书号费、印刷费等加起来近十万元,马鸣棠和孩子们一起凑,印出来的书却是免费赠送。“赠书的对象包括市委党校、大专院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主要面向青年人。另外,赠书结束后,我还要给他们搞个讲座,面对面沟通交流。”马鸣棠说,自己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与年轻人进行心灵对话,用自己的经历启迪他们踏踏实实学习上进;二是现在不少年轻人很浮躁沉不下心来,通过言传身教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认准的事情就要坚持下去,十年二十年,最终会走向成功。
“母亲给了我一次生命,党却给了我两次生命,我要用一辈子来报答党恩。人啊,越活到最后越要严格要求自己,我不想在人生结束的时候留下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而是要真正保持自己的信念和共产党人的本色。”马鸣棠说。
新闻推荐
▲潍坊市积极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果丰硕。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商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
临朐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