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风骑行 遇到更好的自己
骑行,作为一项既锻炼身体又挑战自我的运动风行全国。刚刚结束的潍坊市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的自行车项目以及近期潍坊市自行车城市超级联赛的举办,500余名自行车爱好者和10余支团体代表队,再次引发自行车热。
接连好几次骑行喜欢上被虐的快乐
“有人说,运动能分泌一种快乐激素,我骑上自行车就能感觉到快乐。”家住三友翡翠城的秦培德说对骑行的爱,始于一次折腾。
2015年4月,秦培德买下第一辆自行车便出发了,跟着队伍骑长途,去滨海,来回140多公里,回来浑身疼。没等缓过劲来,第二天又骑行100多公里到临朐,还挑战了盘山公路;5月初,秦培德骑行青岛,往返390公里。他的自行车只有几百元钱,他跟其他骑上万元“坐骑”的车友同行,装备差距太大,他经常被“虐惨”。不服输的他就憋着劲不被落下,加紧练习,别人停下休息了,他还在练习骑行。经过了段时间的“折腾”,身体机能提升了,心肺功能打开了,他也喜欢上被虐的快乐。
“骑行会让你体验挑战困难后的成就感。”秦培德说,骑行的路途并不轻松,当一口气踩出几十公里,气喘吁吁地蹲在路边休息时,一阵风、一杯水都会触发巨大的满足,骑行的乐趣在于奇妙的偶遇,比如不留神一个侧脸,可能欣赏到一片美丽的田间景色,赏心悦目。
“骑行的乐趣还在于一次次的经验积累,技术越来越娴熟,会有进步成长的快乐。”
骑行看世界14年行程近20万公里
一辆自行车,一顶安全头盔,一身骑行服,几个满满当当的行李包,高密城区的骑行爱好者王华业就靠这些装备,走遍了全国多地以及周边国家。很难想象,他今年已经66岁了,骑行的14年里,每年有一半时间在路上,他骑坏了4辆自行车,行程近20万公里。
2018年,他找个骑伴一起去新疆,一个月里,从北疆到南疆,翻越天山。回来时骑了丝绸之路中敦煌到兰州段,也是1000多公里。“瓜洲到玉门,那里有一处地方全是发电的风车。皑皑白雪的天山山脉、苍凉旷远的边关古道……”王华业的脸上神采飞扬。王华业说,他只次步和骑友约好了,一带一路沿途国家都去看看。
2005年退休后,王华业便开始周游全国。开头几年,他骑行的范围只在高密周边乡镇以及省内。随着车技和耐力的提升,他不甘在近处“溜达”,看到许多骑友都完成了长途骑行,他也打算尝试。“一是为了锻炼身体,再就是看看外面的风景。开车太快,走路太慢,骑自行车吧,每一个小地方都可以去,想快就快点,想慢就慢点。”
第一次长途骑行选择在黑龙江边境。2006年,王华业从佳木斯启程,骑到最东边的东方第一哨,沿中俄边境向北到漠河,再到满洲里,全程4000多公里,为期两个月。有了这一次经历,王华业越骑越上瘾:从齐鲁大地到江浙一带,再到西北荒漠,又转战两广地区。东到黑龙江佳木斯抚远市乌苏镇,西到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北到漠河,南至三亚,10多年里他和骑友用车轮丈量着祖国大地。
骑车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后,王华业从昆明出发,一路走过了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尼泊尔和斯里兰卡。
长期骑行在外,遇到困难在所难免,但王华业已经习以为常。“在异国交流,问路就是打手语,买地图,在地图上画,找车站就画火车钢轨铁路,找轮渡站就画大轮船,买东西就做手势。”王华业说,很多路途上山路、陡坡不断,有时甚至需要冒雨前行,这些都没能阻挡他们的脚步。
王华业行进着、观赏着,收获着,他的坚持也赢得了很多陌生人的鼓励和帮助。在新疆,有一天上午骑了70公里,下午100公里,没有人烟。黑天了,好不容易路过一个小村庄,没办法,只能到当地老百姓家去敲门。“老百姓都很好,给我们提供了住宿,倒出炕给我们住,我们非常感激。我也学会了帮助别人。”在泰国骑行时,王华业问路或遇到困难,他周边一定会围着好多当地人,东一句西一句地帮忙解决。如果对方不懂中文,一定会不厌其烦地打电话联系懂中文的朋友翻译传达,非常热心。受到感染,王华业也更加积极地在路上帮助别人,给骑友补胎,帮人拎行李等等。
日行千里环潍坊一周骑友受鼓舞挑战长途
行千里,高铁不过是一个半小时的事,汽车7个小时足够,对于自行车而言,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最让秦培德骄傲的一项壮举,就是日行千里。
“二百(公里)有二百的风景,三百有三百的风景,四百有四百的风景,只有做到了才有深刻的体会。”秦培德常这么说。2015年,他买下第一辆自行车时就在本子上写下了日行千里的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练习,这项计划很快被排上日程。秦培德是自由职业者,时间足够灵活能安排骑行活动。起初他想骑行到北京,从潍坊到北京天安门约510公里,达到“日行千里”的标准了,计划好后接下来的两个月总下雨,计划搁浅。后来,骑友群里一个环潍坊的路线让他眼前一亮。“这个路线挺好,绕圈,毕竟我的经验还不是很足,如果在路上出现问题,回潍坊也近。”秦培德计算了一下,环潍坊一周大约422公里,如果有能力可以再跑80公里,日行千里的计划也算完成了。
说走就走,今年9月8日凌晨0时,秦培德正式出发了。从潍城的家出发,到寿光、青州、昌乐、临朐,再转到诸城、高密、峡山、滨海,把潍坊整个县市区环骑了一圈。因为中途走错绕了一点路,回到潍坊走了450公里。秦培德说,回到潍坊市区,他状态还行,在奥体中心附近又骑行了50公里,最后以502公里结束,此时已是晚上9时14分。总共用时21小时14分,骑行时间16小时56分。
想做什么事,一定马上行动,否则睡不着觉。日行千里之前,秦培德已经兴奋得24小时没睡了。9月8日骑行到下午1时30分时,他困得睁不开眼。“我渐渐骑得失去了知觉,突然一个小颠簸,车振了一下,我浑身一哆嗦,发现码表上速度不到10公里每小时,慢得几乎要摔车。”秦培德说,当时,时间已过去了13个半小时,他已经骑行了340多公里,到达昌邑饮马镇北。因为又累又困,他到路边定上闹钟,枕着车轮睡了40分钟。睡醒后在骑友QQ群里发出了一句“我只要活着,我就完成”。
秦培德这次骑行鼓舞了更多人的士气。9月底,他和潍坊骑友们又进行了一次环潍坊422公里的长途挑战,有20多人报名。不少人说,本来不敢去,就因为秦培德说的那些话、做的那些事,才鼓起勇气,想跟他一道出发。
互帮互助苦练修车技术
天下骑友是一家。对于骑行爱好者来说,除了骑行的快乐,更重要的是结识志同道合的骑友。
“我记得在2015年5月,来自沈阳的小伙李翔宇25000公里环中国行途经潍坊时,座骑花鼓损坏,当时我们协会多方联系,为他匹配维修,总算圆满解决。之后他参加了协会组织的‘感恩母亲节、爱我母亲河、环保在行动’公益活动,其间和潍坊市骑友交流畅谈,分享经验。”潍坊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兼秘书长韩喜锋告诉记者。
在36岁的秦培德看来,一个人挑战,跟团队行动完全不一样,团队挑战时大家轮风,所谓轮风,就是轮流在最前方骑行破风,为后面队友减轻骑行阻力。大家相互鼓励,不会孤独。“大家一起骑的时候,总觉得他行,那我也行,反正我不能丢了面子。”秦培德说,更重要的是有大家互相帮助的热心。
2015年7月,秦培德和骑友共5个人骑行蓬莱阁,来回400多公里,大家体能消耗到了极致。回来的路上,有人车子扎了胎,5个人中,有个开自行车店的骑友,这种事情都是他来解决。可当时他已经好像丢了魂儿,拖着很累的身体在给队友补胎,其他小伙伴在路边喝水、休息。秦培德看了,心里特别难受,就暗暗发誓自己一个星期之内必须学会补胎,而且技术还要高。
为了操练技术,那一周的时间里,秦培德在好几个骑友QQ群里立下承诺,只要有空,谁的车在路上扎胎了,只要喊一声,他立马拿上补胎工具去补胎、修车。他真的做到了。一个星期的操练野战,他结识了好多骑友朋友。
“付出之后,收获超出你的想象。”秦培德愉快地说,骑行,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些技能,比方说独自应对一些意外和风险,修胎、补胎,对方向的掌控,对路线的熟悉,都是必备技能,而长途的挑战会特别锻炼这种能力。
在经历了这些挑战之后,他慢慢发现,自己应对事情的能力在提高,很多人眼中的困难在他看来都不是难事。
潍坊自行车爱好者超过3万人让更多人享受旅行过程之美
韩喜锋介绍,今年的潍坊市自行车城市超级联赛已是第三届了,这是为了推进潍坊市自行车运动的规范化健康发展创建的自行车品牌赛事活动,为各个县市区的自行车爱好者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
韩喜锋说,协会组织会员进行骑行、比赛等活动,还举办各类型、各等级的自行车运动知识、技巧讲座。“我们还会邀请周边兄弟城市的自行车高手共同竞技,一起提高。”韩喜锋说。
记者了解到,潍坊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现有6个直属分会,与潍坊市100多家俱乐部有合作关系。“以前自行车赛事主要流行于欧美,在我国还是个弱项。”韩喜锋告诉记者,现在随着“单车一族”的逐渐庞大,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自行车,骑行已经是一项全球性运动了。“潍坊市现有自行车爱好者超过3万人,自行车骑行也逐渐成为潍坊市民的新宠。”韩喜锋介绍,协会内自行车俱乐部超过150个,如今,他们不仅每年定期组织10余次大型活动,还建立和完善与县市区的协会、直属分会和俱乐部的联系,做好自行车运动的普及工作,让更多市民参与到自行车运动中来。
骑行是一种健康自然的运动旅游方式,更是一项能够充分享受旅行过程之美的运动。韩喜锋告诉记者:“协会成立的初衷也在于此。约上好友,一辆自行车配上一个背包,穿上骑行服,戴上骑行头盔、眼镜和手套,出发吧!”
A12-A13版文/图本报记者隋炜凤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尹莉莉通讯员王晓龙8月27日,再次来到临朐县五井镇桐峪村,站在河道边上,看着一排排崭新的房屋...
临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