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冯书记 群众全脱贫

潍坊晚报 2019-05-30 09:07 大字

冯建鹏包靠临朐县魏家村两年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道路洁净平坦,路灯整齐划一,村里三三两两的老人聚在一起边做手工花边拉家常,如今的临朐县柳山镇魏家村,和谐的景象随处可见。说起“80后”第一书记冯建鹏,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自2017年3月份包村以来,冯建鹏围绕发展产业这条主线,增强村庄脱贫内生动力,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截至去年年底,魏家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顺利脱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集体收入明显提升。

摸清情况,因地制宜打造农业发展模式

冯建鹏是潍坊市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入村以后,冯建鹏首先摸清魏家村发展真实情况。魏家村可用耕地面积2800亩,以种植小麦、花生、玉米、西瓜为主,但规模较小,较为分散,没有主导产业,产品附加值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冯建鹏邀请多名农业专家来村里考察,经过大讨论和研究,确定了“坡地发展优质果品、平地发展设施瓜菜”的产业发展布局和“适度规模经营、打造品牌农业”的发展模式。

冯建鹏把土地流转作为突破口,引导村民流转土地1000亩,与柳山镇政府一道在魏家村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打造田园综合体。土地流转的村民实现了土地变资产、农民变工人。村民每年每亩固定收入960斤小麦(按当年小麦价格折合钱数),村集体每年可增收8万元。

在冯建鹏的带领下,魏家村争取财政资金建设了日光双膜大棚、高温果树大棚、普通钢架拱棚45个,打深眼井两眼。引导鼓励有种植经验的村民承包大棚。通过大棚对外承包,村集体每年增收20万元。

为推进贫困村产业发展,魏家村在村“两委”成员带头下成立了为民果蔬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由党支部管理,合作社运营,农户承包,贫困户分红。

针对村里老年人较多,外出务工不便的现状,冯建鹏又积极争取资金3万元对原村小学校舍进行改造,建立扶贫加工车间,引进了手工绢花加工项目,项目容易上手,没有时间限制,特别适合老年人,带动就业人口50多人,人均年增收6000多元。

筹措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帮贫困户脱贫

冯建鹏驻村后,看到村里农业生产设施落后,自来水管网瘫痪,村办公场所简陋,道路环境脏乱差。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他与村“两委”成员下决心改变村容村貌,通过原潍坊市农业局多方筹措资金22万元,先后改造了村自来水管网,解决了整村吃水难题;整修村委大院,改善了村“两委”办公条件;安装路灯140盏,解决了夜晚照明问题;争取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100万元,建设了占地5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休闲广场、硬化修缮道路2公里,对村庄进行整体环境绿化提升。

冯建鹏还积极争取农家书屋项目,建设村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休闲娱乐室等,现有图书3000多册、电脑9台,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协调潍坊艺术剧院到村演出两次,组织村里20名文艺爱好者成立了“金色年华”锣鼓队。

针对大部分贫困户家庭无劳动能力,或者有智力残疾,无法通过劳动或者就业脱贫的情况,为村贫困户9户20人全部争取了低保,并通过扶贫项目分红,两年分红8次,累计分红12.14万元,全部实现兜底脱贫。

针对村里老年人多、病号多、就医不便现状,冯建鹏先后邀请医院专家来村开展义诊活动,诊治群众400多人次。争取市残联捐助残疾人辅助用具一批,价值7万元。原潍坊市农业局先后开展了“主题党日+爱心助残”、“七一”走访老党员、“扶贫日”贫困户等活动,共走访慰问群众35户,发放慰问金、慰问品共计3万余元,让贫困户和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也得到了全村老百姓的一致称赞。本报记者刘燕

新闻推荐

临朐县重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本报讯(记者马林峰通讯员付红)“2018年3月,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场管理科科长张林在撰写专题组织生活会党性分...

临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