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4万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
■一战期间,英法两国从中国山东、河北等地招募了14万华工赴欧洲西线战场,从事武器搬运、枪弹制造、工事修筑、战场清理等艰苦繁重的工作——
“弹壳如雨,为害最烈,故各营之中皆备地穴或沙屋以避之。如炸弹掷下,离之五十步或能无恙,一夜之间常奔避数次。故在该地驻七八月,未尝解衣而寝……”
这是山东人马春苓在欧洲的一段经历。
1917年10月22日,在山东省临朐县胡梅涧村当小学教师的马春苓启程前往欧洲,希望通过参加英国的劳工招募计划,圆自己的“环游之志”。
当时,万里之外的的欧洲硝烟弥漫。以英国、法国、俄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展开大战。那是二战之前人类历史上破坏性最强、波及面最广的战争,吞噬了上千万人的生命。
战争期间,英法两国从中国山东、河北等地招募了14万华工赴欧洲西线战场,从事武器搬运、枪弹制造、工事修筑、战场清理等艰苦繁重的工作。
马春苓便是这14万人中的一员。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我的父辈说,我爷爷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2018年11月12日,法国巴黎,57岁的马京东作为一战华工后裔代表参加了一场纪念一战华工的研讨会。
马京东10个月大时,爷爷马春苓就去世了。对于爷爷参加一战的那段经历,他是从爷爷留下的日记等老物件以及家人的口述中了解到的。
“我很小的时候就想,什么时候我也去看看我爷爷战斗过的地方。”马京东说,“第一次来(欧洲),仿佛就是看到我爷爷当时所在的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真是不容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远涉重洋,来到这片土地。”
马春苓是幸运的。一战结束后,他平安回国,留下一本《游欧杂志》,向后人讲述他在欧洲的所见所闻所感。
据不完全统计,一战期间牺牲和下落不明的华工近2万人。如今,在法国、比利时等国家的一些墓园内立有一战华工的墓碑,在法国北部索姆省的滨海努瓦耶勒市等地还有集中安葬一战华工的墓园。
2018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一百周年当天,山东省侨务代表团、法国地方官员、旅法华侨华人代表来到滨海努瓦耶勒市的诺莱特华工墓园,举行祭奠。
在这座欧洲最大的华工墓园,长眠着880多名一战华工。墓碑上刻着“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等中文文字。
滨海努瓦耶勒市市长让-路易·德马雷在祭奠仪式上致辞说,重温历史就是要记住华工为和平所付出的牺牲和贡献。
然而,在一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华工的贡献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承认,他们的付出和地位,被有意无意地掩盖。
去年11月,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播出纪录片《英国被忘却的军队》,回顾一战华工的历史。其中讲到一个故事:一幅名为《战争的圣殿》的巨画描绘法国在盟友簇拥下的胜利景象,但在画作即将完成的1917年,美国参战。为在画中加上美国人,创作者将原画中的中国劳工形象抹去,换成了美国人。
直到近几年,在多方努力下,一战华工们才越来越被西方主流社会记起。2017年11月,欧洲首座一战华工雕像在比利时西佛兰德省波珀灵厄市揭幕。
雕像由华工挖战壕、运炮弹和抬担架三个形象共同组成,意在铭记今日和平之不易,告慰死于欧洲战场的华工。
“这是一段不应被忘却的历史。”揭幕仪式上,时任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曲星说,“由于华工在欧洲战场上的付出,中国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1919年的巴黎和会。但是巴黎和会没有以一个战胜国的姿态来对待中国,最终导致五四运动出现。”
本月11日,法国政府在巴黎凯旋门前举行仪式,纪念一战结束一百周年,德国总理默克尔、美国总统特朗普、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多国领导人或高级代表出席。
仪式上,一名华裔女孩用中文朗读了一封来自中国劳工顾杏卿的信。这封百年前的信件记录了人们在战争结束后欢庆的场景。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现场发表讲话,呼吁各国铭记战争的惨痛教训,始终将和平放在首要位置,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这次来欧洲,除了看看自己爷爷当年到过的地方,马京东还有一个目的。从本月初开始,他和另一名华工后裔先后到了英国、比利时、法国,参加由山东省政府侨务办公室主办的一战华工史料图片展。图片展的主题,正是“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据新华社巴黎11月13日电)
新闻推荐
开展“一切为了您的安全”攻坚行动 临朐交警集中清零重点车辆安全隐患
商报济南消息(通讯员刘洪斌记者李雨)为进一步加大冬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切实维护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临朐交警在全...
临朐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