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太平一心传承多曲折

潍坊晚报 2018-11-04 14:12 大字

非遗项目周姑戏传承人之一的冯太平今年55岁,他的剧团有30多人,一年约有200场演出,演员都是业余的。缺人的时候,老婆孩子一起上。虽然剧团维持困难,但冯太平仍然坚持着。他的剧团在文艺汇演中得了许多大奖,对冯太平来说,这是推动他前进的动力。

跟随剧团下乡演出台上表演台下指导

2018年10月17日,九九重阳节,临朐县东朱封村为庆祝第31个老人节,特意请来一个民间剧团为村里百姓演戏。乡村戏曲表演在农民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其它娱乐生活方式非常少的乡村,看戏、听戏成为人们重要的娱乐活动。这些年,活跃在民间的戏剧团体,也只有在这样的大日子里,才被人们关注到。

早上8时,在东朱封村的文化广场上,许多老人已坐着马扎等戏上演了。在广场东边的小超市里,周姑戏非遗传承人之一的冯太平和演员们正在化妆。55岁的冯太平这次是受一个剧团邀请,出演吕剧《姐妹易嫁》中的父亲张有旺。

化好妆,换上服装,冯太平就进入了状态,马上起了范儿。

舞台两边已经响起了震耳的锣鼓点子,伴奏音乐跟着响起,舞台的西头是演奏班底。

《姐妹易嫁》是根据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姊妹异嫁》改编的。《姊妹异嫁》的故事是:姐姐素花自小与牧童毛纪定亲,但成年后因嫌毛纪贫穷,不愿出嫁。迫于无奈,父母让妹妹素梅代替姐姐出嫁,谁知出嫁不久,毛纪却状元及第,前程似锦,素花后悔不已。

随着情节的变化,台上的演员们要下台换服装,冯太平与“女儿”的扮演者一起下台,他和其他几个演员一起帮着“戴凤冠穿嫁衣”,他们分工明确,快而不乱。有时冯太平还给“女儿”说戏,“刚才鼓点一响的时候,你就该进了,这个地方不能拖。”

台下看戏的老人们,随着剧情的变化,情绪也跟着变化着,有时抹泪,有时大笑。这或许就是对演员表演的最好敬意。

演出结束,记者坐着冯太平的老金杯箱式货车去临朐县城看他的剧团。在车上,冯太平说,他们边演出边提高,演出时只要看到有唱得不对的地方,他就纠正,“唱错了调子不行,得和他们说。”

冯太平懂戏也迷戏,“我就是爱听戏,听过的能记住。能听出哪里不对来,你让我说的很专业,我说不好,但是一听就知道哪里不好,怎么唱才能好听。”

在戏剧流行的年代,作为桥梁和媒介,很多故事是由戏剧传播出去的。如今,可选择的娱乐生活太多了,戏剧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

每年演出约200场不管多苦家人全力支持

冯太平的家也是剧团,很简陋,家具只有办公桌和床,屋里堆放着唱戏用的家伙什。

冯太平的妻子聂文琴比较健谈,说起在中央戏剧学院读研究生的女儿时她一脸笑容,剧团的名字以“艺佳”命名,也是因为女儿叫艺佳。聂文琴说:“这些年,我们真是跟着他受了些累,挣得不如我在工地打工多,结婚的时候就知道他爱唱,别的啥也不会,要是指着他,我们娘仨得吃不上饭了。可是他迷上了,想别的也没用,只能支持。”

“家里这些年我照顾不上,所有的事都给演出让时间。所以只要有时间,上初中的儿子一早一晚就是我接送。儿子小的时候,我演出,他就跟着剧团,经常在装道具的箱子上睡着了。对家里,我是真愧疚。”冯太平有感而发。

冯太平的女儿冯艺佳现在北京做着“戏曲进校园”的教学工作,平时还教一些零基础的老年人学习京剧、吕剧。她从六岁开始学戏,每年的正月初二开始,就跟着爸爸下乡演出。“小时候偷懒,经常挨罚,爸爸用各种戏剧功底的动作罚我。大学的假期里,我就和父亲不停地演出,累得真不想演了,但爸爸毫无怨言的坚持着,我也只能坚持。现在已经变成热爱了。”冯艺佳说。

谈起父母,冯艺佳很心疼:“排戏时剧团的人都在家里吃饭,妈妈在工地负责钢筋的活,很累,回家还得帮着父亲给剧团的人做饭。有时人手不够,妈妈还得上台当演员。排新戏没钱,妈妈还得搭上钱。”从父母身上,冯艺佳学会了坚持,不论生活多苦,她始终会抱着自己的梦想前行。

剧团生存举步维艰参加文艺汇演多次获奖

“传统周姑戏无伴奏,演员们用简单的动作去唱念故事。到我学的时候还是那样。我那时啥也听,吕剧、京剧、茂腔,啥也都跟着学唱,也跟着爷爷学一些。后来逼着女儿学,现在她很喜欢戏剧,我还是有点成就感的。”冯太平说。

对于周姑戏的理解,冯太平比其他人的感受要深很多。“周姑戏的大众接受程度不如吕剧。现在有些请我去演出的,一听是周姑戏,就让我唱吕剧,他们说来的人还多一点。”冯太平说,看戏的基本是老人。

冯太平剧团的人平时都干着各自的营生,有戏来的时候,“必须是其他的时间让给演出的时间,这是请他们的时候说好的,也是规矩。”冯太平说。现在剧团有30人左右参与演出,每次演出完结算,钱不多。在家排戏的时间几乎没有,平均一周两场的演出量,要是自己排演周姑戏的新戏,只能见缝插针的练。

冯太平说:“周姑戏的传统剧目很多,可老戏听的人少,要想创新就得有钱有剧本。我演吕剧还能有点收入维持剧团,周姑戏没有市场,没有收入。好在,现在这个戏是非遗了,县里很重视。”冯太平说虽然辛苦,但周姑戏还得唱,能唱多久唱多久。

从1979年获得县里文艺汇演的一等奖开始,冯太平至今获奖无数。老实本分的冯太平积极参与县里组织的各项文化演出活动,他觉得那是庄户人的荣耀。2011年10月,周姑戏《神秘的笑声》荣获临朐县第三届文化艺术节一等奖,他很看重这个奖,因为这个戏组建了周姑戏第一个乐队,他们加班加点的排练并层层过关;2016年1月,他被评为“潍坊民间文艺名家”;今年10月19日,在第二届潍坊市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大赛中,他的剧团荣获一等奖。这些获奖证书也是对迷了大半辈子周姑戏的冯太平又一个阶段性的鼓舞。文/图本报记者蒲国华(署名除外)

新闻推荐

潍坊孕妇凌晨阵痛,婆婆搀着她回临朐生孩子刚上出租车,娃就生在后座上

本报记者王琳即将临盆的孕妇,半夜突然阵痛,在婆婆陪伴下坐上了出租车,本想乘车去临朐一医院生产,不料车刚...

临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