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土地奔康路 革命老区临朐采访纪行(上)
□本报记者周文聪
深秋时节的临朐,真可谓“一川霜叶丹,满山柿子红”,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间,好一派乡村美景。
10月15日至19日,省记协组织省直及济南、青岛、淄博等六市主要新闻单位的40余名青年编辑记者深入革命老区临朐县实地采访。
临朐县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临朐人民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进入新时代,临朐人民继续传承伟大的沂蒙精神,为改变革命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默默拼搏、无私奉献,抒写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壮美篇章。
正如革命战争年代的一双军鞋、一件棉衣,饱含着对子弟兵的深情,一针一线中也串联着老区人民的智慧和功力。如今在临朐大地上,无论是规模宏大的工商项目、生态项目,还是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种养项目,都寄托着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折射出改革发展理念的新变化。
在过去,辛寨镇和临朐其它乡镇一样,“穷”字当头,与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环境形成了极大反差。怎么能守着“金山银山”要饭吃?近年来,辛寨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美林谷家庭农场是辛寨旅游的亮点之一。农场总占地面积达3000余亩,高山、秀水、美林、良田、古寺、水鸟等应有尽有。农场以此为支撑,着力在窑洞、采摘、拍摄、酿造、体验等特色项目上做文章。如今,这个农场里已建成了观赏鱼塘、禽类放养园、花卉园、绿植园、中草药园和有机果蔬采摘园,下一步还将建设休闲民宿、生态餐厅、农产品超市、亲子乐园等项目,明年五一即可全部对外开放。农场还成立了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对社员开展果蔬、苗木种植技术培训以及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贫困户、残疾人家门口就业,带动附近村3000余户脱贫增收。
红色是临朐的“底色”,也是这块红土地的“魂”。“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就是要坚持以新理念为引领,抓住实施振兴乡村战略机遇,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造福人民群众。”辛寨镇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临朐人在致富奔康中“脑筋”转弯有多大?伏峪村的一件“小事”足以为证。山田里的那些蚂蚱,真是让村民们恨透了,人人见而灭之。而记者在该村采访时却看到这样一幕,养殖大棚里,除了蚂蚱还是蚂蚱,到处飞来碰去,特别震撼。“以前光知道种地,生活很拮据!后来在合作社帮助下,我和老伴养起了5个棚的蚂蚱,一年挣4万多块钱,空闲时还可以到合作社打点零工,生活比以前强得太多了。”63岁的蚂蚱养殖户刘俊香乐滋滋地对记者说。
“起初,养殖蚂蚱是个别村民自发的,收益不错,到了第三年村里就有了40多个大棚,但蚂蚱大多是赶集卖,销路很窄。为了保护好这一致富项目,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因势利导,鼓励扶持发展。”伏峪村党支部书记王俊利介绍说,由合作社统一提供蚂蚱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推广销售,这样就稳定了销路,在价格上也有了主动权。
截至目前,伏峪村已拥有占地150亩的285个标准化蚂蚱养殖大棚和2个高温养殖棚,还建成了30吨冷库、500平方米蚂蚱交易市场各一处。2016年,伏峪村实现了全村脱贫;2017年,合作社还为沂山管委会贫困户分红8万元,42户贫困群众从中受益。
伏峪村“小事”不小,支柱产业项目更大。铝型材是临朐县的支柱产业,该县正加快建设中欧节能门窗产业园,打造“三链一体”的“中国门窗硅谷”,筑牢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的根基。京港亚建材有限公司是第一批落户产业园的企业,据京港亚公司负责人介绍,临朐铝型材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明显,产品辐射华北、华东市场,优势多多。“但我们最看中的还是这片红色土地,钦佩全县上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大爱无疆的沂蒙精神。有了这种红色基因的传承,政府服务、营商环境自然水到渠成。”这位负责人中肯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琦)10月15日至19日,省直及济南、青岛、潍坊等六市26家主要新闻单位的46名青年编辑记者走进革命老区...
临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