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潍坊市城市发展回眸

潍坊日报 2018-07-27 09:49 大字

潍坊市人民政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办公地点。1988年,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潍坊站悬挂标语。

◎陈瑞曾

上世纪80年代,潍坊市较早地提出了支持农民进城发展商品经济,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同步发展的新思路,揭示了用市场经济手段,商品经营方式建设城市的新篇章。借此记叙以1984年的城市建设为例,窥斑见豹,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1983年8月,国务院批示撤销潍坊地区和潍县,将潍坊市组建为省辖市,并实行市管县新体制。1984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1号文件),强调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并放手在农村发展商品经济。

改制后任潍坊市市政建设管理局局长的韩理,在去益都、临朐考察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情况后,于3月份在《嘹望》杂志上发表了《新的挑战,新的融合》的文章。文章指出: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民迫切要求建设“服务生产,方便生活”的商品交换中心。面对新形势,城市建设工作应该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同步发展”的新路子。韩理在文章中,还提出了城市支持农民进城经商的若干具体建议,其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及城市个体、集体在开放地带建设商品用房,城建部门应在规划定点设计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免征配套费、建设税;支持沿街旧房改建,可以转让、出租,出卖;农民进城后,电力、邮电、供水部门在送水、送电、接电话等方面要给予优先支持;财政部门按国家法规,在一定时间内对进城户实行减免税收;允许集体联营和个体户在城市招工等等。

时隔不久,国务院主管城市建设的副总理万里,在看到新华社记者写的“内参”《潍坊市政建设管理局局长韩理提出支持农民进城发展商品生产建议》后加了按语:“此建议很好,可以见报。”于是《中国农民报》就此发表了消息,并刊登了建议内容,而后,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山东省广播电台都发表了消息或文章。

1984年4月,潍坊市政府在改制后第一次全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宣布:为落实中央1号文件,发展商品经济,搞活城乡经济,疏通农民进城经商的渠道,市政府决定尽快开放潍城区东风大街、和平路、向阳路中段、胜利大街中段建设商品交换中心;将潍城区月河市场、东郊商场、人民路工贸市场和幸福街、南下河、党家湾三个农贸市场开辟为城乡商品交换中心。市政府还采纳了韩理建议内容,制定并出台了支持农民进城经商的12条优惠政策。当年年底,仅在新拓宽的向阳路中段,即有70多户沿街民房经过租赁、转让,拆除改建后开办第三产业,这条街平均每三天即有一家商户开业。人民路工贸市场也由原来不到200家商户,吸引农村进城开户达到400多家。

这年7月25日,副市长王鹤田召集潍坊市规划委员会开会,就邀请上海市有关专家来潍坊帮助审议修订规划进行了研究。当年9月,市政府召开会议,正式讨论修订城市总体规划。会议邀请了上海市规划设计院、上海市城市经济研究室、上海市政设计院、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十几位专家、教授与会。经过论证,1984年12月5日,形成了修订后的“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大纲”。

修订后的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潍坊市的城市性质:“潍坊市(城区)是全市(辖九县、三区)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商业金融中心,又是扼山东腹地和胶东半岛的交通枢纽,还是以轻纺、电子、机械工业为主,其他工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新型工业城市。

城市规模:到1990年,市区非农业人口控制在35万以内,到2000年控制在50万人口以内。

城市布局:以潍城为中心城市,以现有的寒亭镇,廿里堡镇,坊子镇以及规划开辟建设的大于河镇作为卫星城镇。中心城市和卫星城镇以宽阔的城市交通干线相连接,干道两侧搞好城市绿化,并建成为城市服务的菜地、果园、苗圃等,使建成区和近郊区形成有机整体,以加强工农结合,城乡结合,不使城市规模过大,保持一个好的生态环境。这次规划修订除就潍城布局,旧城改造作了总的规定还就经济发展,郊区规划、城市交通(对外、对内)、防洪排涝、住宅建设、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公安消防、水资源、非农业人口生活燃料汽化、小城镇建设以及文化电视、广播等20多个专项进行了讨论和修订,从而使城市规划不仅形成为协调潍坊城乡建设发展的蓝图,而且在制订过程中,体现了规划的科学决策作用。

这次修订城市规划适应了市管县新体制要求,贯彻了围绕工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既突出潍坊市的特点,充分发挥现有工业的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生产力发展,又要适应市管县的新体制,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头作用。以中心城市的经济振兴,影响和推动各县镇的经济发展,合理发展生产力,充分利用土地、原材料、能源、水资源和农村丰富的劳力资源,鼓励农民离土不离乡,发展商品生产,逐步实现城乡交融。还要着眼于城市文明和现代化建设,不仅大力提高城市经济效益,而且更多改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发展商品经济正式被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从此进入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1985年元月,市政府以《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依据,出台了《潍坊市1985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了城市建设应在不断加强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要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县城为骨干,以乡镇为纽带,切实抓好小城镇规划建设。强调在中心城市建设上要收缩城市布局,控制城市规模,合理填充补实,积极改造旧城。要解放思想,坚决打破城市中存在的“封建割据”和“城市庄园”格局,坚持多模式成街成坊的改造旧城。要敞开城门,搞活经济,吸引鼓励各种经济成分进城经商,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要运用经营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改造旧城。“七五”期间把潍城东风街、向阳路、胜利大街中段、和平路南段等城市主干道搞好详细规划,以优越位置重点吸引城乡企业投资进行改造建设,以尽快形成全市繁华的贸易中心。切实提高市政设施的服务功能,让乡镇、个体经商农民能进城扎根,在城市发展第三产业。

为尽快取得运用经营方式,改建旧城的经验,1985年3月7日,市政府向全市公布了和平路南段(车站到百货大楼)综合开发建设方案,在这一段拆除旧房31200平方米(其中企业房18600平方米,居民房12600平方米),在原地新建67498平方米,内有企业商用房40000平方米,住户房27498平方米,改建后每公顷建筑面积由4162平方米达到9516平方米,人口密度由每公顷367人增加到790人,可节约土地45亩,基础设施利用率提高1倍,并节约配套费100万元,同时宣布对旧有小区东关南巷子和工人新村,实行综合开发、成片改建新住宅的方案。在旧城改建指挥部领导下,3月20日和平路社会投资开始交钦,短短20多天,全市有68个单位,投资490.3万元,旧城改造工程顺利开展起来。由此开始突破了建国后计划经济对城市建设的投资模式,揭开了用市场经济手段建设城市,为发展市场经济服务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创新剪纸文化 助力“非遗”传承

临朐县北杨善村剪纸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土民间艺术。为进一步放大北杨善剪纸特色优势,临朐县妇联组织北...

临朐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